校友活动

校友活动

寻访百岁老学长冯斐校友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   发布时间:2013-05-15

    在《流亡日记》和《怀念与追忆》两本书中,浙大学子对冯斐校友不会陌生。冯斐老师作为浙江大学外语学院的校友,学院一直很关注老校友的情况。20129月,参加早期院史资料收集工作的外语学院许高渝教授在搜索网站资料时意外发现有人在2010年的一篇博客文章里讲到曾拜访过冯斐老师。许老师喜出望外,设法与文章作者取得了联系,2012年年底,获得了冯斐老师在京的地址。许老师立即发信给冯斐学长,并于今年2月春节前夕,收到了回信。冯斐学长在回信中热情邀请许老师赴京会面。学院领导十分重视,决定派许老师和正在中央党校短期学习的院长助理方凡老师拜访冯斐学长。

    2013310许高渝老师和外语学院院长助理方凡老师代表学院前往北京拜访冯斐校友。北京虽然因受冷空气影响比前些时候更为寒冷,但天空晴朗。下午三时我们(许高渝和方凡)按预先和冯斐老师约定的时间来到了中关村黄庄小区中国科学院宿舍八号楼跟前。与中关村大街的车水马龙行人如织的景象相比,小区内显得格外清静。按门铃后,我们顺着楼梯上了二楼。轻轻叩了一下门,门打开了,一位个子中等的老人站在门口,高兴地招呼我们:“欢迎你们啊,快请进,请进”。啊,这就是我们多年来希望相见的冯斐学长,一点也看不出来她已是百岁高龄。我们想上前老人坚持自己慢慢行走,我们就在后面跟着她走进了客厅。

    客厅的陈设十分简朴,收拾得井井有条。对着客厅处摆放着电视机,上方挂着周总理的肖像。主墙的一边醒目地挂着一幅题词:“岂能尽如人意,但愿无愧我心”,这是原中国科技大学党委书记刘达先生赠予冯斐学长的,苍劲有力的十二个大字是冯斐老师人生的真实写照。客厅的一端有两张沙发,另一端是一张小圆桌和一张坐椅。客厅外的楼台上整齐地摆放着大小不等花盆,红红绿绿的花草使客厅显得很有生气。冯斐老师客气地先让我们坐在沙发上,而后自己在圆桌旁的椅子上坐下。

    方凡老师首先代表学院领导向冯老师表示敬意,冯老师用她那略带湖南口音的普通话回应说,“谢谢你们记得我,专程远道来看望我,还带了鲜花和水果”。接着许老师把从杭州带来的一幅丝织画“福寿康宁”献给冯老师,冯老师高兴地说,“那么好的画,真谢谢了,我要把这张画挂在客厅的正中……”。

    方老师接着向冯老师简要介绍了近年来外国语学院的发展,冯老师十分注意地听着,当方老师介绍到学院本科生和研究生的人数时,冯老师插话说,“真了不起”。由于学院的院史整理工作还在进行,我们很想借这次机会听取冯老师的意见。许老师将国立浙江大学外文系的一些资料递给了她,冯老师仔细端详了起来,当她看到资料里有她毕业时的成绩记载时,惊奇地说,“这些档案你们也找到了,真不容易”。许老师接着把收集到的冯老师同班同学陆素心等以及她任教过的学生对她当时教学工作的回忆文章送给她,冯老师很激动。她说,“陆素心是我的好友,同一个班,现在不知怎么样了?”

    冯斐老师就读浙大外文系时,胡乔木同志也在同系学习,冯老师认识他。“胡乔木比我高一年级,他英文很好,参加全校英文竞赛得第一名,我第二名,得到了银质奖章。不过胡乔木在浙大只读了一年多,就离开了。”当我们请到她谈一下对梅光迪主任的印象时,她连连说,“梅先生人很好,学问很好,很关心人,他的夫人和女儿也很好”。当提及当时同冯老师一起在永兴任教的蒋炳贤老师时,她说道:“我们八十年代在杭州见过,不知现在怎么样?”,我们告诉她,蒋先生不在了,蒋师母还健在。

    后来我们问起了冯老师目前的生活和身体状况。冯老师告诉我们,她不久前检查过身体,一切很好,现在她一个人住,有时�女会带着孙女来看望。平时是一位钟点阿姨帮忙操持家务,每天中午来一个小时,帮助烧菜煮饭和洗衣,菜是阿姨中午来时带来的。早餐和晚餐都是她自己动手操理。

    听着老师的介绍,我们既为她的健康和尚能自理家务感到欣慰,但同时为她的孤单和清苦的人生感到万分不舍。我们看到她面色红润,皮肤细腻,一眼看去,要比实际年龄轻二十岁。于是问老师她在养生有什么秘诀。她告诉我们,每天都要走动,养花也是一种很好的活动,在饮食方面,早餐中的蜂蜜是必备的,这一点十分重要,另外心态也很要紧。过去一段时间,儿子夭折,后来又痛失丈夫,一次又一次的打击,让她感到十分痛苦,经常夜不能寐。不过后来想通了,身体也就渐渐地好了起来。

    谈着谈着,差不多已过了一个半小时,我们为了不使老师过度劳累,就向她辞别。临别时,她说:“你们来,我很高兴,我们都是浙大人,而且都教外语,过了那么多年现在有机会相逢,我们是成了同事,真是非常高兴!”老师随着我们起身也站了起来,坚持要送我们到门口。在门口她久久伫立,直到目送我们下楼,才放心回屋。

    今年61日,将迎来冯斐校友的百岁华诞。在离开老师居住的楼房时,我们不由自主地放慢了脚步,抬头向着她居住的二楼望了又望,心中默默地念着:“我们可敬的学长,您坚强的人生永远是我们的榜样,我们为您骄傲,衷心祝您青春永驻,健康长寿!”

 

外语学院冯斐校友简况:

    冯斐学长是浙江大学外语学院健在的老学长中年龄最长的一位,今年已是百岁高龄。她生于1913农历423,湖南湘潭郭家桥龙昌塘人。1933年,湖南大学预科三年毕业后,考入国立浙江大学外文系。1937年毕业时,经教务长郑晓沦先生推荐,赴江苏名校松江女中任教,后因八·一三日寇入侵松沪,转至江西万载县立中学和广西蒙山县立中学担任英语教员。在广西蒙山县中任教期间,适逢浙大西迁宜山,冯斐学长应外文系梅光迪主任聘请返校担任助教,兼授一年级新生的普通英语课程。就这样,她开始了在母校的教学生涯。她先后在宜山、青岩、永兴三地教授一年级新生和先修班的英文,并于1942年夏晋升为讲师。1945年抗战胜利,次年,随校回杭,继续在外文系工作,直至19489月离开浙大赴美公费深造。

    冯斐学长毕业于外语学院的前身——国立浙江大学外文系,后又在外文系任教近十年之久,既是学院的老校友,又是学院的老前辈,所以几年前学院就开始寻找联系冯斐老师的途径,只是因年代久远等各种原因均无果而终。2010年秋,学院正式启动院史撰写工作,早期院史是其中的一个难点和重点。在寻觅国立浙江大学时期的资料时发现冯斐学长在上世纪90年曾代撰写出版过两部书《流亡日记——大学·青年·女教师》和《怀念与追忆》。前一部书是冯斐老师在近70岁时整理出版的,她在八年抗日战争的艰苦岁月里,漂泊了七个省市,在敌人不时轰炸的艰苦条件下,几乎每天都将所见所闻所感如实记录了下来,包括当时的战况以及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等等。对浙江大学西迁的英文教学以及这一期间她遭遇的恋爱烦恼在日记里也都有真实的反映。后一部书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怀念钱志道先生”,收入了冯斐学长及钱先生的同事等纪念钱先生的文章和一些报道。第二部分“坎坷一生,幸福晚年”主要为冯斐学长本人的自传,以及她对19421210在浙大任教期间遭国民党当局以 “奸伪活动嫌疑”等莫须有罪名逮捕,后在竺校长、梅主任的营救下获释的回忆,另外还收入了她留美期间的日记片断以及一些读者对她的《流亡日记》的述评摘录等。   

    《怀念与追忆》一书中重点记述的钱志道先生(1910-1989)于1935年毕业于国立浙江大学化学系,后留校任助教两年。19385月赴延安参加革命,任中央军委军工局三厂厂长,军工局一厂总工程师等职。他因突出贡献被评选为边区特等劳动英雄,并受到毛主席接见。解放战争时期和新中国成立后,先生一直担任军工部门重要领导,19554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先生在浙大求学期间,因参加歌咏队与冯斐学长相识、相恋,赴延安后,他仍与老师保持通信联系,后因国共分裂而导致通信中断,两人天各一方。1950年冯斐学长自美归国,任军委工程学校(今洛阳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副教授。有一天,与丈夫离异的冯斐教师和丧偶的钱志道先生在一校友家重逢,两人悲喜交加,不久这对被战争拆散的昔日恋人重续良缘,喜结百年之好。婚后不久,冯斐学长因病离职,在家从事家务。1960年秋,钱志道先生因组织审查冯斐1942年被捕“特嫌”问题受到株连,被迫离开军工部门,转到中国科技大学任副校长。文化大革命期间,两人再次遭受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迫害,蒙受冤屈多年。“四人帮”粉碎后,先生先后任中国科技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和中国科学院顾问,冯斐学长也平反复职。

 

许高渝 方凡)

 

联系我们

电话:0571-88206044

邮编:310058

地址:杭州市余杭塘路866

官方微信学生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