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9月23日下午,应浙江大学翻译研究所郭国良所长之邀,上海外国语大学吴其尧教授在东五201为外语学院师生带来了题为“翻译因难见巧”的精彩讲座。
讲座中,吴其尧老师以幽默的言谈、深刻的见地分享了他对翻译、尤其是文学翻译的所思所感,言语间无不洋溢着对所有一线翻译工作者由衷的敬佩之情。就文学翻译本身而言,他首先列举了“信达雅”和“等值”等概念,并指出不同文体应该有不同的翻译标准,例如经贸文件翻译应“信”至上,而文学翻译则不能忽视其美感再现;同时也指出文学翻译中的意义损失,尤其是诗歌中音韵效果的不可再现。吴其尧老师诙谐地讲到,文学作为一种启迪心智的活动,其翻译已上升到一种堪称贵族活动的高度。在当代中国,尤其是像上海老头老太太晚上搓麻将那样的社会语境中,翻译外国文学如同阅读中国古典文学一般,已成为一种极为稀缺的少数人活动。而那些坚持研究当代西方人根本就不阅读的《红楼梦》的少数人,更可谓贵族中的贵族。值得肯定的是,“文学改变我们与世界的关系,增进我们欣赏世界的能力。”因此,吴其尧老师借诠释“幸福三个层次”之机,启迪大家从文学研究中汲取乐趣,更彰显出文学翻译的可贵。而就文学翻译之难来讲,他指出,现今投身高难度深入项目、挑战“巨人”的译者比较稀少;翻译怎样更好焕发光和热,是个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
临近讲座末尾,郭国良老师与吴其尧老师不忘切磋,互举了一个错误。这样的相互学习与取长补短,算得文学翻译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了。“翻译所还将举办更多专题讲座,希望同学们更加踊跃地参与其中,我们也希望听到更多不同的声音。机会难得,让我们一同邂逅意想不到的成长。”以郭老师的总结性发言作结,浙江大学翻译研究所第一次专题讲座圆满结束。
翻译学研究所
2015年9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