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30日下午,高奋教授第一次读书会在紫金港校区东五208室举行,来自外语学院的20余名师生参加了本次读书会。本次读书会的书目是弗吉尼亚·伍尔夫《普通读者I》,大家重点讨论了其中的两篇文章——《帕斯顿一家和乔叟》和《论不懂希腊》。
高老师首先为大家抛砖引玉,指出把握《帕斯顿一家和乔叟》这篇随笔的关键在于明了伍尔夫将艺术与生活相对照的基本构思。高老师说,读者初读这篇文章可能会觉得一头雾水,不解其意。细细体会后,会发现文章展现了15世纪英国人的真实生活与乔叟笔下的艺术世界之间的对照,从中可以看出,乔叟的作品对当时年轻一代有较大的影响力。他的文学作品让两代人的生活基调发生了变化,不同于父辈帕斯顿先生的勤恳劳作,儿辈帕斯顿先生沉浸在书籍中,愉快地为“艰苦、无趣、令人失望”的物质生活寻找精神慰藉。接着,大家进一步讨论了乔叟的描写技巧,特别是他对女性的描写。虽然与现代作家相比,乔叟的描写技巧有限,但他却直观而生动地展现了一个个鲜活的女性形象,在她们的形象中注入了一种相对稳定的时代特性。有同学提出,从文章看,乔叟的诗歌不涉及过多的道德评判,而是怀着一种开放的态度把握世间万象,展现人生百态,由读者自己去作出判断。高老师认为,我们需要特别关注伍尔夫随笔的感悟特性,它正是文学研究原创性观点的源泉。
《论不懂希腊》比前一篇难理解一些。大家首先畅谈了各自的看法。有同学提出,从文章看,希腊人的性格是欢快而淡定的,与英国人非常不同。来自德语专业的刘老师说伍尔夫的这篇文章与文化批评中的一些观点不谋而合。高老师指出,本篇随笔的核心是伍尔夫在第二自然段中提出的“希腊文学是非个人化的文学”的观点。伍尔夫所以在文中多次探讨“叫喊声”、“合唱队”等戏剧特性,其用意就是为了阐明古希腊戏剧的非个性化特性。接着大家一起讨论了古希腊戏剧的语言特点,考察了它融声音和语词为一体的超语言特性等。此外,伍尔夫还通过剖析苏格拉底等人的对话录,展现了希腊人的思维方式,即从某一简单陈述出发,经过逻辑推理和严谨分析,直抵普遍真理的思辨过程。大家觉得我们可以从古希腊文学中汲取许多思想和精神。
一个半小时的读书会很快结束了,大家意犹未尽,期待着下次读书会的举行。
郭晓彤文/图
外国文学研究所
2015年11月2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