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4

“青芝书会”系列学术沙龙之隋红升副教授学术讲座顺利举行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   发布时间:2016-06-15

 
        2016614日晚上6:30-8:30,浙江大学外国语言文化与国际交流学院副教授、博导隋红升老师关于“多学科视野下的男性气概研究”的讲座于紫金港校区东5-201(东)如期举行。本次讲座由浙江大学外语学院副院长方凡教授主持。
 
        隋红升老师首先简单介绍了国外在男性气概话题研究方面所取得的丰硕成果,提出国内学界在该话题研究方面的研究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然后根据曼斯菲尔德、吉尔默、康奈尔、萨默斯、基默尔等著名男性研究学者的观点、分别从词源学、人类学、社会学、文化学、政治哲学的角度,对“男性气概”这一概念的初始内涵、概念属性、价值取向、评判标准、历史与现实意义进行了一个学术定位,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作为一个诗学概念的男性气概在文学作品中的书写传统和美学价值。

       隋老师指出,男性气概是一个有着漫长文化传统和现实依托的学术概念,它在全球范围内具有广泛的文化基础,具有相当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在早期人类社会,无论是古希腊还是中国先秦哲学中,男性气概更多地被看作是一种内在的人格与意志品质,是一种抵抗恐惧的德性。但随着现代性的侵入,随着社会文化价值观的变迁,尤其是消费文化价值观的兴起,人们在男性气概的定义和价值取向方面发生了由“内在导向”(inner-directed)向外在或“他者导向”(other-directed)的转变,男性气概也一度被没有多少道德含量、更为宽泛、但更符合现代人口味的“男性气质”所取代。随着生产型社会到消费型社会的转型,人们对于男性气概的评判标准也出现了从勇敢、勤劳、真诚等内在品质向财富、权力、性、甚至暴力等外在因素的转向。现代男性气质在一定程度上不再是一种让人直面恐惧和压力的精神力量,反而成了一种焦虑和压力的源泉,充满了对他者的排斥和压制,并在对他者的统治和控制过程中使行为主体经历了人格的扭曲和人性的异化,这也是为什么现代男性气质倍受社会学诟病的重要原因。

        然后,隋老师通过《土生子》、《随后我们听到了雷声》《红色英勇勋章》《孤独的征战》《扬布拉德》等文学作品的分析指出,无论文学作品中,还是作家的惯用话语中,都倾向于使用男性气概(manliness)或男子气概(manhood)等概念,很少用男性气质(masculinity),甚至一些作家表现出对男性气质概念的不屑。另外,很多人文学者也倾向于使用男性气概这一概念,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人文学科在男性特质的概念表征和概念定性和定位方面具有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独特性,更加强调男性特质的内在精神品质与人格尊严。这一点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重视,要求我们在汲取其他学科的研究成果的同时,也要具有自己的学科意识,不能一味跟在其他学科后面亦步亦趋,丧失自己的学科主体性。隋老师认为,在男性专题研究过程中,我们一方面要正本清源、拨乱反正,把真正的男性气概品质与社会文化中充斥的大量男性气概刻板印象和流俗区分开来;另一方面我们要把对现代男性气质的反思与当代男性气概理想的重构结合起来,而传统男性气概蕴含的价值取向、衡量标准及其弘扬的诸种美德则是现代男性气概理想重构的一大宝贵思想资源。最后,隋老师特别提醒男性气概这种德性同时需要道德约束,倘若没有道德的约束,男性气概所主张的美德也可能变成恶德。

       在随后的提问环节,大家纷纷就自己对男性气概和男性气质的理解展开了热烈的探讨。隋老师对师生现场的提问一一予以回答。本来计划20:30结束的学术活动延长了将近半个小时,仍然有意犹未尽之感。为了让在场的研究生有更多的机会提问和发言,很多老师把自己的问题留到了会后。本次学术沙龙讲座在师生们的激烈而又欢快的讨论中圆满结束。
 
(文/陈海容 /俞昕佩)
青芝书会
外国文学研究所
外语学院英文系
2016615



联系我们

电话:0571-88206044

邮编:310058

地址:杭州市余杭塘路866

官方微信学生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