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响应校团委2016年“基层团组织建设月”活动,11月10日,外语学院本科生德语1402团支部“相游西湖,同感历史,共筑未来”主题活动如期举行。这次活动是为加强团组织活力建设,增强团组织的凝聚力与影响力,同时增强团员青年的爱国思想,以秋游西湖为载体,走访秋瑾墓,参观中国印学博物馆、浙江博物馆,体会中国文化,感悟浙江的历史和发展发展。此次主题团日活动得到了支部同学们的踊跃参与,当日随同支部团员远足的外国友人也参与了这次活动。
是日,天朗气清,惠风和畅。支部成员首先来到了位于白堤尽头西泠桥畔的秋瑾墓碑,孙中山亲笔题词“巾帼英雄”四字赫然在目。秋瑾是我国近代女民主革命家,浙江绍兴人,致力推翻清政府统治,她积极投身于救国救民的革命运动,是一位寻求真理的革命先驱,“秋风秋雨愁煞人”一句,便是她的临终绝笔。
了解了秋瑾壮烈成仁的事迹,支部成员深为感动,在此援引周恩来在绍兴题词:“勿忘鉴湖女侠之遗风,望为我越东女儿争光。”
走过秋瑾墓,支部紧接着参观了中国印学博物馆。中国印学博物馆是由西泠印社筹建的我国第一座印学专业博物馆,它与西泠印社社址相连相属,是一座国家级的园林式博物馆,也是浙江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一方方雕刻精美、古朴雄劲的印章,细腻精致、典雅富丽,浓缩了印学三千年的历史,使人置身于中国印学发展的时空长廊,也使支部成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历史从远古的商殷时代开始流淌,那一件件弥足珍贵的实物,向支部成员们诉说着印章伴随着文字的出现,从捺印纹样到作为凭信器物的演变过程,随着历史的变革,玺印在形制、印材、情趣及铸凿工艺等方面的不同而呈现出的迥异风貌,以数千件实物,完整的序列,展示了印学发展史及中国的印文化。
印章,它从“信物的凭证”和“权威的象征”,发展到篆刻艺术,历经三千七百多年漫长的演变过程,发展到了繁盛时期。质朴自然,各有千秋而又各臻其妙,在方寸之间浓缩了无尽的艺术追求和千年的文化积淀,而时间也已无情地在这些原本圆润的玉石上烙下了班驳的印迹,但就是这些历史遗物让支部的青年团员看到了我们这个伟大的华夏民族曾经拥有、也将永远拥有的辉煌与荣耀。
临西湖,安步当车,施施而行,支部还参观了浙江博物馆的孤山馆,徐徐漫步白堤,在展眼舒眉中结束了当日的活动。在平日繁重的课业压力之外,西湖美景使支部成员心旷神怡;适当的远足活动,也促进了同学们的身心健康。
“西湖的盛大,归拢来说,在于它是极复杂的中国文化人格的集合体。”通过了解西湖旁的历史文化景点,通过向先烈先贤学习,进一步增强了团员们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也使社会主义荣辱观、改革开放观得到加强,牢固了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别有一种醉人处”的西湖旁漫步,团支部成员间也得到了充分交流的机会,加深了青年团员之间、团员与团组织之间的联系,使团支部内部关系更紧密、情谊更深刻,基础团组织的活力——也就是众多青年团员的活力就能得到充分发挥的空间,整个基层团组织的活力从而获得了提升。
外语学院德语1402团支部
2016年11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