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活动

校友活动

外语学院1977届校友举行毕业四十周年同学会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   发布时间:2016-12-12

file.php?cmd=download&id=141907

编者按:2016年10月21-23日,浙江大学外语学院1977届校友(原杭州大学外语系)毕业四十周年同学会在浙江绍兴举行。活动筹备历时十月,得到了1977届广大校友的大力支持。活动当天瓢泼的大雨,没有阻止大家的脚步,校友们从五湖四海汇聚到东湖之畔,忆往昔感慨万千,叙友情携手共进。

 

同学们盼望已久的原杭州大学外语系77届同学聚会经过十个月的精心筹备,终于2016102123日在浙江绍兴隆重举行。

日期一确定,通知一发出,同学们风雨兼程,从全国各城市、高原、边疆、海岛和世界各地乘飞机、坐高铁和大巴,像蜜蜂归巢似的纷纷汇聚到会稽山下,东湖之畔。从21日早上开始,绍兴盛世嘉里宾馆门前,传来一阵阵欢呼声。筹备组的同学和先期抵达的同学,冒雨守望在宾馆大门外。他们的目光都投向百米距离之外,翘首以待。只要远远看见有车向宾馆驰来,或有拉行李箱的人向宾馆走来,便争先恐后冲上去,热烈地拥抱,紧紧地握手,亲切地问候,相互端详着,反复喊着对方的名字。这一幕幕动人场景,令行人驻足观望,深深感动。连宾馆工作人员都说,这样的情景他们从未见过。

file.php?cmd=download&id=141921

是呵,时光转瞬消逝了四十年。从当年洋溢着青春活力的青年,到如今两鬓如霜的老年,终于见到了曾经朝夕相处寒窗秉烛苦读的同学,怎么不让人高兴,怎么不让人热血沸腾,怎么不让人欢呼跳跃啊!我们怎能忘记当年在校的岁月,国家的形势风起云涌,动荡不安,树欲静而风不止。我们一起经历了那不平常的岁月,共同感受了悲伤、担忧、愤怒和喜悦。军营里,我们在训练场上摸爬�打;车间里,我们仔细观看工人师傅的精心操作,学习车钳铣刨。冒着严寒踏着满地银霜在田间与农民一起插秧种稻,摇橹划船。外贸公司里虚心向老师们学习着外贸知识。革命情谊就是在这种岁月中建立发展起来的,而且根深蒂固。同学的情谊像一坛窖藏了四十年的绍兴“女儿红”,开坛之际馨香四溢。在大厅里、电梯间、走廊上、房间中,处处洋溢着欢乐,整个宾馆充满了欢声笑语。

    十月的绍兴古城用霏霏细雨、习习凉风迎接来自天南海北78位阔别了四十年的老同学。报到当晚就集体乘船夜游环城河,观光绍兴水乡的夜色。两岸迷人的夜景在哗哗的水声中掠过,两艘船上的欢声笑语回荡在环城河上空。

四十年的时光,在时间的长河中是短暂的,但对人生是宝贵的二分之一啊!这四十年,我们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城市,不同的岗位上为工作、为生活拼搏。但每位同学心中都有一个愿望和牵挂,希望在有生之年能再次见到当年的老同学。当这个愿望成真之时怎么能不兴奋不激动呢!

file.php?cmd=download&id=141935

1022日是这次聚会的高潮。大厅里布置得亲切温暖,铺着红色地毯的主台上,竖立着一幅巨大的签名背景墙,主标题“杭州大学外语系77届同学毕业40周年聚会”赫然醒目。副标题“忆往昔感慨万千,叙友情携手共进”代表了同学们当时的心声。同学们争先在墙上留下了龙飞凤舞、富有个性的签名。大家围坐在摆满瓜果、休闲食品圆桌旁,品尝着郑完珠同学特地带来的故乡丽水的绿茶,谈论着当年校园生活的趣事,介绍着别后岁月的经历。像这一杯杯翠绿色的丽水茶,喝上一小口让人回味无穷。

聚会活动内容丰富多彩。雷颖奇同学主持,李龙贵、谢和兴同学分别代表筹备组和绍兴同学致欢迎词;李洁、潘钊英同学简述筹备组工作概况;杨霞同学宣读母校――浙大外语学院的贺信。张静萍同学宣读因故未能到现场同学的祝愿词。聆听了同学们久违的声音是

如此的悦耳和亲切。虽然这次聚会不在母校所在地――杭州,但母校亲切的声音传到了每位同学的心坎,感到十分高兴和温暖。

file.php?cmd=download&id=141922

       

当回顾学生时代的PPT播放时,屏幕上重现了四十年前同学们在校园的学习、生活、郊游、学军、学农、学工的老照片,大家的情绪就像三峡大坝开闸,喷出百丈浪花。大厅里时而惊呼,时而鸦雀无声。青春年华、校园生活、同学友情是多么的美好,多么的珍贵。光阴逝去四十年,照片上的情景仿佛就发生在昨天。照片的瞬间定格,勾起了我们对学生时代的美好回忆,尤其是屏幕上出现了7位已英年早逝的同学照片时,勾起了同学们们的无限怀念。他们的音容笑貌依旧在眼前,好像并没离开我们,就坐在我们中间,与我们共享同学聚会的欢乐时光。

天若有情天亦老。老天似乎也被这场景感动,用哗哗的大雨代表掌声,室内外形成了一部恢宏的交响曲。

看完PPT照片,有同学说当年我们“真傻”,有同学说“有点伤感岁月的沧桑”;更多的同学说“我很自豪,自豪当年我们也年轻、靓丽、潇洒过”。

file.php?cmd=download&id=141923

我们这代人,是多灾多难的一代。而我们又幸运才成为这一代人中的佼佼者,在那动荡年代能被选进大学深造。同学们来自工厂、农村、部队、兵团和其他领域,经历不同,学历不同,艰难的时代使我们深切感到再次跨入校园的不易,肩负责任的重大。懂得知识对国家对自己的未来都是何等的重要,所以特别珍惜学习的光阴。虽然那个年代,政治运动接二连三,干扰着我们的学习,但我们求知的信念毫不动摇,求知的欲望极其强烈。无论春夏秋冬,严寒酷暑,清晨的杭大校园,每一个角落都能看到同学们在记单词、背课文的身影,夜晚,外语系教学楼的灯光是最明亮和关灯最晚的。

我们还清楚的记得1976年周总理逝世,同学们晚上在教室赶制花圈,毛主席逝世同学们冒着倾盆大雨在图书馆大楼前举行悼念大会的情景。1977年在中国这艘巨轮刚刚拨正航向之时,我们毕业了,同学们听从祖国的召唤,义无反顾的奔赴了不同的工作岗位。去部队、工厂、学校、科研院所、外事部门、远洋运输公司、外贸部门等等,用我们掌握的知识,为国家的改革开放、军事外交、新科技的引进、外贸市场的开拓、教书育人等各个领域,在国内外发挥着我们的才华,为国家的现代化建设和经济繁荣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file.php?cmd=download&id=141924


不凡的经历、丰富的阅历、横溢的才华是我们这代人的特点。在下午的“互动游戏”中,同学们施展各自的才艺,独唱、二重唱、京剧、越剧、吹笛、单人舞、双人舞纷纷登台。虽然是临场发挥,但尤如一台精心排练的歌舞晚会,歌声是那么的动人,舞姿是那么的优美。身虽花甲之年,个个依然青春活力四射!

一张77人的全家福,让我们又一次定格了欢聚的瞬间和满面笑容,留住了毕业四十年后绍兴相聚的美好时光。

为赴绍兴参加这次同学聚会,很多同学克服了种种困难。有的暂时放下了在家中带第三代的重任,有的刚刚病愈或带病参加。远在美国的韩家健、白珊萍同学暂停了经营,夫妻双双赴会。洪航和江玉岱同学也都是克服了自身的困难从美国专程赶回参加聚会。曹树才、邓霞云同学想方设法安排摆脱强台风影响直到21日深夜才从深圳赶到绍兴。仍然耕耘在教育岗位上的李克新同学,因22日有课程无法脱身,航班又受台风影响取消,他22日上完课后,立即从香港赶往深圳,连夜乘坐高铁赶往绍兴。23日早晨,这位老同学风尘仆仆地出现在会场,同学们在大厅迎接他的到来。见到最后一位前来赴会的同学,大家一片欢腾。握手、拥抱、合影,把这次聚会推向高潮。

23日上午是各班级活动时间。大家以各种形式作了本次聚会的最后相聚。叙不完的离别故事,道不尽的临别祝愿。大家的共同心愿是:珍爱身体,过一个健康快乐的晚年。
   
老夫喜作黄昏颂,满目青山夕照明。愿我们在下次再相聚时,大家还是那么健康、潇洒、美丽,还是那么精神焕发。

举办这次同学会,筹备组的同学付出了极其艰辛的劳动。陈锋、李洁同学坐镇北京,雷颖奇同学远在非洲,其他筹备组的同学分散在全国各地,整个筹备工作就是借助微信来联络进行的。李洁同学承担了组建微信群和寻找失联同学的重任。当年毕业离校时,正是动荡之时。大家匆匆离校,而且当时通讯条件受限,许多同学走出校门后就杳无音讯了。如今要把散布在五湖四海的同学一个个寻找到,确非易事。李洁同学为寻找部分失联同学动用了自己的全部资源。发扬了“上九天揽月,下五洋捉鳖”的精神,凭着对每一位失联同学的一颗火热的爱心,坚持不懈地努力寻找。为了寻找失联的刘仕明同学,从广州到大连,再从北京到他老家,竭尽全力,很遗憾,寻找的线索还是中断了。寻找余瑟同学,在一千多万人口的上海疏理出了四个同名的“余瑟”。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找到了余瑟同学。寻找周月梅、赵柳卿两位同学时也费尽了周折。特别是郑完珠同学,在同学会举行前十几天,才在远离她家乡的济南找到。真是“众里寻他千百度,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每当“新人”出现在群里,立刻引来一片欢呼和骚动。只有对同学充满深情厚谊,才能不轻言放弃。聚会虽然过去了,但那些目前还未能联系上的老同学。一定会继续寻找下去,使他们一个个归队。聚会结束的一个月后又找到了工作居住在津巴布韦的延慧秋同学。

file.php?cmd=download&id=141925


绍兴的谢和兴、潘钊英、赵宜春同学为这次同学会竭尽全力,深深感动了全体与会同学。特别是谢和兴同学,他是绍兴现场的总指挥。同学们几天来的吃、住、行、游,全由他操持。短短几天,他过度疲劳,消瘦了许多。潘钊英同学嗓子沙哑了,还在张罗着会务的方方面面。赵宜春同学充分发挥了她的艺术特长,精心编排了同学会的娱乐活动,使同学会增添了欢乐的气氛。

雷颖奇、李洁同学分别提前两天从非洲、北京赶到绍兴,对聚会作最后的现场安排。杨霞、张静萍提前从东北、叶遵道提前从杭州赶到绍兴,协助筹备组同学工作。杭州同学钱立江从母校取了几百斤重的资料和纪念品运往绍兴。李龙贵同学发挥了他心灵手巧的天赋,精心制作了小礼品,惠赠执教三十年以上的同学。陈英、陈锋、李洁、雷颖奇、吴俊、史汉生、张学素、赵剑光、谢和兴、郑泽平、郑完珠同学慷慨解囊,捐助聚会。这些同学的热情和奉献,感动和带动了这个大家庭的每一位成员积极参与。才使得老同学聚会举办的成功圆满。

    本次同学聚会我们始终没有忘记母校对我们的孕育、老师的诤诤教诲和对我们含辛茹苦的培养。使我们在学到知识的同时,又懂得了做人的道理,奠定了人生的基础。母校也没有忘记我们,负责外语学院校友分会工作的姚娅萍、高晓洁二位老师专门为我们的聚会发来了热情洋溢的贺信,并给同学们准备了精美的纪念品。

file.php?cmd=download&id=141926

岁月无情人有情。虽然时光可以带走青春韶华,却带不走深厚的同窗情谊。虽然我们分布在四面八方,经历不尽相同,境况各异,但我们永远是同学,同学之情天长地久。

东晋永和九年(公元353年),在会稽山举行过一次有42人参加的盛大的风雅集会,群贤毕至,少长咸集。书圣王羲之为此次盛会给我们留下了“天下第一行书”。2016年的金秋十月,78位同学聚集在会稽山下,东湖之畔。我们没有流觞曲水,列坐其次,但聚会的欢乐气氛毫不逊色于当年的“兰亭聚会”。同学毕至,白发咸集,畅述友情,曾不知老之将至。我们用浓浓的同学之情,谱写这次难以忘记的绍兴聚会。

数十年聚散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让我们记住2016年的金秋十月,在绍兴度过的三天美好时光吧。记住绍兴人,绍兴景,绍兴菜,绍兴老酒……

file.php?cmd=download&id=141927

      挥挥手又一次再见了,让我们从现在起期待下一次再相聚。

 

                                 外语学院1977届校友

                                   20161212

                                   (文/1977届校友  盛雪苗)


联系我们

电话:0571-88206044

邮编:310058

地址:杭州市余杭塘路866

官方微信学生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