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题目:《文学在当下时代有何用?》(Que peut (encore) la littérature?)
讲座学者:菲利普・福雷斯特(Philippe Forest)
讲座时间:2017年3月31日(周五)上午8:30-9:50
讲座地点:紫金港校区东五-201(东)
特邀嘉宾:黄 荭(南京大学法语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欢迎广大师生积极参加!
附讲座内容简介:
五十年前,法国著名作家、哲学家萨特曾提出一个问题“文学有何用?”最近,伽利玛出版社的《新法兰西杂志》重新开始思考这一问题。萨特提出了“介入”的思想,即,文学应当服务于某个社会、政治目的。这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争论,尤其是遭受了法国“新小说”派以及先锋派作家的质疑。五十年后的现在,文学的“介入”在当下的社会文化语境中具有怎样的价值与意义呢?通过对比分析存在主义作家与新小说作家对文学之用的不同观点,结合社会的变迁与文化语境的变化,从历史的角度对“文学之用”这一问题进行思考。
讲座学者简介:
菲利普・福雷斯特(Philippe Forest),法国知名学者、作家。1991年获巴黎四大文学博士学位,之后在英国多所名校教书;1995年到南特大学执教至今。法国《书界》、《文学杂志》、《艺术报》等杂志特邀撰稿人。2011年开始和斯蒂芬・奥德基一起主编法国知名文学期刊《新法兰西杂志》(A&HCI)。曾获法国艺术文学军官勋章、法国荣誉军团骑士勋章。著有学术专著《菲利普・索莱尔斯》、《加缪》、《文本和迷宫:乔伊斯、卡夫卡、缪尔、博尔赫斯、布托、罗伯-格里耶》、《原样派史话》、《大江健三郎》、《终于,荒木经惟》、《小说,真实》等;文学作品《永恒的孩子》(1997年获费米娜处女作奖)、《纸上的精灵》、《然而》(2004年获十二月奖)、《新爱》、《云的世纪》(2011年法国飞行俱乐部文学大奖)、《薛定谔之猫》、《阿拉贡》、《洪水》等。
外语学院
法语语言文化研究所
2017年3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