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10日晚,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阙维民教授应邀给浙江大学的师生们带来了一场主题为:世界遗产视野中的“一带一路”时空解读的精彩学术讲座。外国语言文化与国际交流学院院长程工教授主持了本次讲座,副院长方凡教授、跨文化与区域研究所所长程乐教授、副所长刘慧梅教授、赵宏琴副教授、杨建平老师、丁光老师以及来自不同学科的师生约50人冒雨参加此次讲座。
阙维民教授从历史解读、空间范围、线路网络和维护监管四个方面对“一带一路”进行了遗产视域的时空解读:首先,阙教授从历史维度追溯了“一带一路”这一遗产概念的生成以及它和“丝绸之路”的历史渊源,基于语言层面的命名实际上反映了遗产和政治的共同作用;其次,阙教授从核心、实质、缓冲和虚拟的多重维度勾描了“一带一路”的空间范围;再次,“一带一路”的线路网络可以是集空间类型、端点类型、交通类型、线路类型、综合类型为一体的多种组合方式;最后,阙教授介绍了“一带一路”现存的合作与对话平台,并构想了可以发展的维护与监管机制。阙教授还和在座师生介绍了其最新研究:关于丝绸之路作为世界遗产申报的分析,从主动性、创新性、唯一性、均衡性、政治性、世界性多个角度展示了国家丝绸之路海路段申报的重要意义。
阙教授认为“一带一路”是一条承载着厚重文化的历史道路,也是联系着亚欧大陆、进而延伸到全球各地的交通网络,这样一条经济文化命脉不仅需要现代科技的技术保障,更需要沿线各国间的交流和对话:“一带一路”的双翼齐飞之日,就是中华民族中国梦的实现之日。
阙维民教授的讲座深刻、全面,平易温厚又充满哲思,给我院师生勾描了一幅充满挑战和机遇的世界遗产研究图景,并耐心解读了大家关于一带一路文化交流、地理学科的内部分类以及地理学与文化遗产研究的相关问题。最后程工院长做了简要总结,讲座在师生们热烈的掌声中结束。
外语学院
2017年4月11日
(文/姚源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