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6
首页  测试  2  6

澳门大学李德凤教授做客我院“教授领航读书会”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   发布时间:2017-04-15

      2017414日下午,澳门大学李德凤教授做客“教授领航读书会”,举行了学术讲座“翻译学现状与前瞻”。讲座在紫金港校区东五-102青荷交流吧进行,由翻译学研究所徐雪英副教授主持。

image001.png

李教授从翻译学的历史入手,介绍了翻译学研究的由来,指出翻译学是从最先的观念发展成思想体系,再与其他学科接合形成理论体系,最后实现研究。最初,翻译学研究是译者为自己的翻译实践进行的辩护,以及对意义和形式的关系的探讨;17世纪,人们对翻译本身的解释活动变得更加积极,翻译学研究出现一系列新焦点;19世纪50年代后,翻译学借助语言学的理论,在翻译方法、评估标准、目的功能等方面建立了诸多翻译理论;90年代后,描述性研究方法开始为翻译学带来新的视角,翻译的跨学科研究层出不穷。

基于此,李教授开始将话锋转向翻译学的现状,指出了描述性翻译研究与过去的规范性翻译研究的区别,并通过介绍“翻译研究参考书目”研究项目,引入了基于数据驱动的实证方法,以关键字的形式点出了当下翻译学研究的14个主兴趣领域。

至此,讲座主题开始走入核心部分。李教授向大家分享了“翻译研究参考书目”研究项目中的四个发现。其一,在于宏观角度下的研究范式:描述性翻译研究相对更为优越,但只要翻译实践存在,规范性翻译研究也仍会存在;其二,在于四个前沿领域:翻译过程、口译研究、语料库翻译研究和翻译教学;其三,在于数据驱动的实证方法:该方法涵盖了“3P”,即翻译过程(Process)中的认知研究、翻译产品(Product)中的语料库研究、翻译参与者(Participants)教学研究。其四,在于翻译研究方法论,包括研究方法论、研究模型、研究方法。

image003.png

围绕以上现状,李教授提出了对翻译研究未来方向的RICE展望。R是对翻译研究方法论的研究(Research on methodology),即采用结合的方法,实现“研究研究”,以创造出更好的方法论;I是翻译3P一体化(Integration of translation 3P),根据公式“DTS=3P+C”,3P要在文本分析的背景下互相交叉,为描述性翻译研究提供更多可能性。C是翻译研究的跨学科性(Cross-disciplinarity):翻译学曾从语言学、文化学、文学借用理论,以后还要继续借用,发展出自己的理论,最终实现理论反哺。E是数据驱动的实证方法(Empiricism):传统的翻译教学从教师自身翻译经验出发,导致翻译学科推动性不足,翻译研究需要采用数据驱动的实证方法,开创出自己的理论和研究方法论。

最后,老师和同学踊跃提问,李教授详细而充分地与大家讨论了五个话题:口译研究论文情况、中国传统译论、如何入手3P、翻译中的“做——学——教”、对MTI同学的期待和要求。师生们在交流中受益匪浅,本次讲座“翻译学现状与前瞻”之主题得到了很好的升华。

image005.png

 

浙江大学翻译学研究所

2017年4月15日

(文/颜天罡)

联系我们

电话:0571-88206044

邮编:310058

地址:杭州市余杭塘路866

官方微信学生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