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6
首页  测试  2  6

人工智能何处去--记郝田虎教授谈弥尔顿、玛丽·雪莱与《机械姬》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   发布时间:2017-04-17

 

2017年4月14日下午在紫金港东五306,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读书会。主讲人是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中世纪与文艺复兴研究中心主任郝田虎教授。读书会主题是“人工智能何处去--谈弥尔顿、玛丽·雪莱与《机械姬》”。读书会由高奋教授主持,方凡教授、刘永强老师、外语学院学生以及其他院系的学生都来参加了这场读书会,到会人数约二十多人。

郝教授首先介绍了读书会题目的由来。弥尔顿在《失乐园》中借大天使拉斐尔之口告诫大家对于知识的追求要有节制,对科学普罗米修斯主义的傲慢进行了有力的批判。在一次偶然的机会做电影展评委时看了一部非常有意思的电影《机械姬》,这让他想到了玛丽·雪莱的科幻小说《弗兰肯斯坦》。同时应国外期刊的约稿谈论科技与人文的关系,因此就产生了将这三者联系起来做深入探讨的想法。


选取的文本材料是John Milton的史诗Paradise LostMary Shelley的小说Frankenstein,以及Alex Garland导演的电影《机械姬》。影片原名来自于拉丁语Deus Ex Machina,意思是“A god from machine,源自希腊悲剧,饰演神的演员会从舞台顶端的平台上降下来,解决问题迎来圆满结局。而标题中把“Deus去掉意味着神的消失,彰显了现代科学的强大和机器的统治力。

在解读过程中,郝教授认为弥尔顿《失乐园》中亚当明知故犯吞下了禁果,可能是他比较看重家庭温情,被夏娃的女性魅力所征服。这种人与人之间的温情是人性,但是维克托把它隔绝开来。《弗兰肯斯坦》中同时存在三种叙述,核心是怪物弗兰肯斯坦讲述自己的故事。怪物的自我辩解是借口,“我天性本善,但是痛苦让我变成魔头。”人类的视力通常会被感官所影响,以外在表现而非实际行动来粗浅判断。书中的维克托与内森一样僭越了上帝的地位,是对神权的亵渎。维克托死前对沃尔顿的叮嘱充分表明了科学普罗米修斯主义会影响人类未来和社会的发展,有力批判了现代性。影片《机械姬》结尾暗示人工智能融入人类社会是非常困难的。

分享完毕后,在场的很多老师和学生纷纷举手提问,做进一步的探讨。高奋教授评价说郝教授将普罗米修斯主义加入到对《失乐园》和《弗兰肯斯坦》的讨论中,谈论本质的、普世的问题,让人深思追求知识,科学发展到极端会怎么样?最后以Satan说:“Can it be sin to know?”结束,引发大家进行思考。

 

中世纪与文艺复兴研究中心

2017年4月17日

(文、图/丁皓)


联系我们

电话:0571-88206044

邮编:310058

地址:杭州市余杭塘路866

官方微信学生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