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5
首页  测试  2  5

国际组织精英人才培养计划系列讲座之“西方人眼中的中国”成功举办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   发布时间:2017-04-25

      4月22日上午,浙江大学外语学院国际组织精英人才培养计划(国精班)系列讲座之“西方人眼中的中国:图、数字与心理表征”在浙大紫金港校区东六-114教室举行。主讲人为柏林-勃兰登堡科学院、奥地利科学院助理研究员Adrien Barbaresi。国精班师生参加了此次讲座。本次讲座由外语学院Benno Wagner教授主持。

 图片5.png

讲座由《建国大业》、《十面埋伏》这两部反映了一定历史时期中国社会与文化的中国电影引入,指出西方人对于中国最深刻的印象其实根植于中国的艺术传统之中。

“理解中国形象需要从话语的概念入手。”Adrien Barbaresi说。从中国近代史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1842南京条约签订起,中国在西方人眼中的印象经历了多次转变。无论是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解放战争、朝鲜战争还是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席位与中美关系的解冻,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往往伴随着中国国际形象的变化。

 图片6.png

Adrien Barbaresi指出,地图是理解中国在西方人眼中形象的一种很好的方式。由于地球是球体,在平面上画出世界地图需要通过投影做出。而投影的方式是千差万别的,这其中充分展现了不同的绘图者不同的理解与态度。

而在数字方面,在大量有关中国的数字之中,除了一些具有地理意义的数据,我们还能获得大量经济、社会方面的数据。通过不同方式收集到的不同数据最终导致了不同的分析结果。西方国家对于中国的一系列政治、经济、社会议题总是充满兴趣,如中国的监禁率,人民币的汇率,而误解的产生很多时候都源于这些数字。

 图片7.png

中国的国际形象,无论被认为是充满机会的,理想的,落后的,还是能带来威胁的,都与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声誉紧密相关。从西方出版物中对中国使用的各种形容词的频率和次数,我们能够了解到在某一特定时期中国在不同西方国家眼中的形象。

最后,Adrien Barbaresi指出“西方人眼中的中国与中国人眼中的中国并不相同。”了解到这一差异对于理解中国与西方国家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报告结束后,Adrien Barbaresi还与同学们就一些感兴趣的话题进行了交流。

 图片8.png

讲座在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中落下帷幕。中国的国际形象,将会由未来站上国际舞台的年轻人所展现。这次讲座让国精班师生意识到了自己肩上的责任,同时也激励了国精班学子奋勇向前。

外语学院

20174月25日

 

 

 

联系我们

电话:0571-88206044

邮编:310058

地址:杭州市余杭塘路866

官方微信学生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