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26日上午,英国伦敦大学学院教授,著名人类学家、文化遗产研究专家迈克尔·罗兰教授为外语学院师生们带来了一场题为“遗产正义——针对文化遗产的犯罪研究”的讲座。跨文化与区域研究所所长程乐教授主持,外语学院院长程工教授、副院长方凡教授、刘慧梅教授、程晓玲老师、冯冰老师、杨建平老师、赵宏琴老师、郑猛老师、朱晨晨老师、郑瑞老师等50名师生参加了此次讲座,浙江省杭州良渚遗址管理局陈寿田副局长、杭州市国际交流服务中心罗巍主任以及古都文化研究会史伟东理事也应邀出席。
讲座伊始,罗兰教授对浙江大学即将承办2018年第四届国际批评遗产研究大会做出展望,加拿大蒙特利尔有八百多国际学者参与,充分展示了国际文化遗产领域充满活力和探索性的研究趋势。罗兰教授指出,文化遗产研究是一项超学科的学术事业,它不会局限在任何一个学科之中,希望下一届会议可以继续推动遗产研究与实践的变革创新。
对遗产正义的思考由文化破坏引起,罗兰教授介绍了伊斯兰极端主义组织Ansar Dine的成员Almed Al Faqi Al Mahdi对马里文化古城廷巴克图的文化宗教遗址以及历史性纪念碑的极端破坏事件,这是国际刑事法院首次以战争罪专门就蓄意针对文化财产进行攻击的案件进行开庭审理。廷巴克图位于叙利亚沙漠边缘北部,是西非文明、地中海文明和中东文明三大文明地交叠的边缘地带,拥有多样的文化遗存。表面上看Mahdi对宗教文化遗址的损害只是文化遗产物质层面的损失,这与西方与伊斯兰原教旨主义运动在中东和中亚的冲突有关,但从更深层面来讲是其实对全世界文化多样性、文化认同乃至人权的挑战。
从法律的角度来看,权利通常是个人的,不能以集体的方式定义。尽管Mahdi用宗教信仰为自己辩护,但这是否意味着统一性的文化概念或普遍的人类文化可以被摧毁?目前,为了保护文化遗产而惩治集体性遗产破坏的肇事者在国际法律层面上非常困难,但这一事件正在迫使国际法框架发生变化,这也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首次和国际法庭共同合作的一次案例。然而这并不足以令我们忽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推动的文化遗产“突出普遍性价值”背后的力量,罗兰教授指出Outstanding Universal Values从根本上来说还是西方世界权力话语体系的建构,在廷巴克图和马里乃至中国众多本土文化遗产使用和保护中,任然隐含着普适性与地方性的巨大文化张力(tension)。文明之间的冲突或许从未停止,而对文化遗产地方性、多样性和文化权力的价值探寻已经开启。
讲座最后,程乐教授、赵宏琴老师以及程工院长同罗兰教授共同继续探讨了各自关心的问题。罗兰教授对大家提出的问题一一做了解答和回应,并讲述了他在福建泉州田野调查的一些“中国”见闻:城市化进程与遗产申报给当地居民带来的拆迁同样是一种伤害,然而遗产恰是治愈文化创伤的一个过程。讲座在师生们热烈的掌声中结束,罗兰教授深厚广博的理论视野和批判性思维,给在座师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大家受益匪浅。
浙江大学跨文化与区域研究所
2017年4月26日
(文/姚源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