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3
首页  测试  2  3

国际知名学者刘军教授“文学与思辨”学术讲座举行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   发布时间:2017-06-08

 

201765日下午,国际知名学者刘军教授(笔名童明)在浙江大学外语学院东5-201会议室进行了“文学与思辨:一堂通俗的文论课”的讲座,来自浙大多个学院的众多师生聆听了讲座。本次讲座由浙江大学外国文学研究所所长高奋教授主持。

image001.jpg

刘教授首先围绕“什么是思辨”这一问题展开论述,指出思辨不仅包含逻辑思维,还包括修辞思维和变换角度的思维。文学思辨是逻辑、欲望、本能、情绪、想象力的结合,因而文学是更全面的思辨。接下来,刘教授对“批判性思维”进行论述,在国内语境下,我们曾一度将批判等同于“否定”,但纵观全世界范围内的人文科学,批判性思维还包含了“识辩、诘问、角度、比照、综合、举证、评价”等多重含义。


image003.jpg

然后,刘教授从文学教学和外语学习的角度出发,对比了国内外语教学中重文学素养培养和重语言技能提升的两种模式。他指出,外语专业是人文学科的一部分,语言和思想文化不可分割;文学文本是经得起阅读的文本,在文学话语中,批判性思维(critical thinking)通常含三要素——总结(summarizing),评价(evaluating)还有综合(synthesizing),三者相辅相成。文学阅读涉及喻说思维、逻辑思维、美学判断等多个方面。


接着,刘教授对文学思辨作了详尽分析。文学语言既是修辞性的(figurative)又是虚构的(fictional)。文学的“现实反映论”的不充分的,因为文学不仅反映对现实的观察,同时也包含对世界的感悟。文学的虚构恰恰反映了内心的真实。刘教授深入解析了反讽、隐喻、模糊等多种修辞法的特性,分析艾米莉·迪金森、詹姆斯·乔伊斯、福克纳等作家的文学文本中修辞法所营造的巨大张力和思维空间。

image007.jpg

  最后师生们就文学思辨与法律的关系、文学修辞法与其他文类修辞法的区别、文学修辞法与文学虚构的关系等展开对话,刘教授逐一阐释了自己的见解,大家收益颇丰,讲座圆满结束。大家期盼着刘教授第二天下午的另一次精彩讲座。


 

                                     外国文学研究所

                                   (/郭晓彤 /郑洁儒)

                                    201768


联系我们

电话:0571-88206044

邮编:310058

地址:杭州市余杭塘路866

官方微信学生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