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陆丙甫教授应邀来我院做题为“从语法学的初始起点看依存语法”的学术讲座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   发布时间:2017-11-06


 

201711315,南昌大学文学院陆丙甫教授应邀做客浙江大学外语学院,在青荷为师生们带来了题为“从语法学的初始起点看依存语法”的学术讲座。

image001.jpg

陆教授的讲座主要围绕两个核心模块展开:一是从“同步组块”到轨层结构和依存模式;二是基于同步组块的结构难度计算和基于依存距离的结构难度计算。

在第一部分,陆教授指出,科学的基本特点是用我们已知的简单现象去分析、解释复杂的现象,一步一步推导下去,其中的关键环节是最简初始起点与推导程序。同时指出,在语言交际的编码和解码中,后者更简单,其过程主要涉及“同步组块”的过程,并结合汉语句子实例进行了分析。

语言结构的一个特点是可以无限递归、扩展,而这会导致无限长的句子。无限递归扩展的根源是什么呢?陆教授认为,根源是递归扩展过程中核心的不断替换,并用定语带定语与宾语带宾语的汉语例子进行了详细分析,并具体阐释了轨层结构。

基于此,陆教授提出了主干(直系)成分分析法,其中涉及两个重要概念,一是“瞬时块”(Instant chunks, IC),它是根据内部结构决定的,如一个音节,一个词,一个短语,都有其内部结构,是动态的同步组块过程中的产物。二是“主干成分/直接成分”(Direct Constituents, DC),它是根据外部结构环境决定的,反映上一级结构体的结构模式。如一个主语,一个谓语动词,一个宾语等等,这些DC取决于它们的上一级结构“句子”的结构模式,基本是静态的。一个“一个核心决定一个分析流程,一个分析流程决定一个结构模式”,即“一个核心决定一个结构模式”。

在第二部分,陆教授分别用同步组块的方法和基于依存距离的方法,对英语、汉语中具体句子的结构难度进行了计算对比,发现两种计算方法虽然不同但所得结果却基本一致。

image003.jpg

在提问环节,陆教授耐心细致的回答了现场多位师生的提问。讲座最后,刘海涛教授对本次讲座做了精彩点评并提议大家可以借助同步组块、依存距离与认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相关的语言研究。

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所

浙江大学大数据+语言规律与认知创新团队

2017.11.6

(供稿:刘金路)


联系我们

电话:0571-88206044

邮编:310058

地址:杭州市余杭塘路866

官方微信学生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