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7日下午,来自Max Planck心理语言学研究所的Falk Huettig研究员应邀做客外语学院,为师生们带来了题为How learning to read changes mind and brain的学术讲座。
Huettig主要以读写能力为研究对象探索了文化产物(cultural inventions)对思维以及大脑的影响。讲座开始,Huettig向师生们介绍了文化产物这一概念,并指出读写能力作为代表性的文化产物为我们了解大脑的工作机制提供了一个窗口。首先,Huettig向师生们介绍了一项行为研究,该研究对比有读写能力的成年人与文盲在视觉刺激中选取相关信息的任务绩效,发现读写能力对于视觉注意存在显著影响,从左到右的书写系统对视觉搜索能力也存在显著影响。接着,Huettig运用眼动技术探讨有读写能力的人和文盲在预测能力方面的差异。研究发现阅读能力对于口语中介的预期眼球运动有调节作用。此外,他还分别介绍了有关儿童和阅读障碍者在预测能力方面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儿童的词汇阅读得分与期待性注视有显著相关性,阅读障碍者在预期性眼球运动中呈显著延迟。这些研究都表明读写能力对于预测能力有重要的影响。
在讲座的第二部分,Huettig主要探讨了文化产物与大脑之间的关系。他着重向师生了介绍了神经元再生假说(The neuronal recycling hypothesis)以及基于该假说的推测性结论。Huettig向师生们系统全面地介绍了如何用用功能性核磁共振成像技术来检测文盲的脑活动。他围绕四个研究问题即习读梵文(印度语言写作用的音节文字)是否会影响视觉词形区,口语加工的神经关联,静息态脑网络,以及脑结构, 向师生们详细地阐释了文化产物与大脑之间的关系。
讲座中,师生们就实验设计和操作手段等方面与Falk Huettig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此次讲座吸引了外语学院众多的教师与研究生参加,其中Esther Pascual, Timothy Osborne与刚刚加盟浙江大学的Kevin Tang都从自己的学科角度出发对实验以及背后的理论机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外国语言文化与国际交流学院
浙江大学大数据+语言规律与认知创新团队
(供稿:杨美玲)
2017.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