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24日下午,浙江大学外语学院郭国良教授为老师和同学们带来了一场关于“《无可慰藉》之绝境”的精彩讲座。
作为今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石黑一雄作品的国内译者之一,郭国良教授在讲座的第一部分幽默风趣地开始介绍起翻译石黑一雄作品的“姻缘”,以及石黑一雄获奖前前后后自己作为译者的一些有趣的经历和感受,分享了自己对于石黑一雄获奖的一些见解和看法。在介绍布克奖时说到布克奖对英国人阅读习惯的良好帮助对我国文学奖项的评选流程有很大的借鉴意义,而布克奖评选出来的长候选名单以及短候选名单都值得英语专业的同学好好阅读,强烈建议阅读短候选名单的书籍。
讲座的第二部分,郭老师开始声情并茂地和在座的老师同学们分享起文章节选和自己对《无可慰藉》中“绝境”的见解。从译本的开篇开始讨论,对“绝境”“aporia”一词进行分析,旁征博引,从亚里士多德的绝境分析,德里达的绝境分析,得出自己对于绝境的定义,即无路可走,努力想要改变却依然无路可走的挫败感。郭教授以主人公瑞德为例,通过文章片段例子循序渐进,层层深入展示出主人公陷入迷宫的绝境:小城诡异迷离,宛如迷宫的物理环境;陷入工作的绝境:在混乱的场景中讲述故事,努力维持责任却麻烦不断深陷困境的绝境。困于感情的绝境:毫无背景信息,人与事充满荒诞变数,与妻子的感情疏离,书中所有人都困于自己的忧虑之中,无人关爱却不懂关爱-自我欺骗。
讲座最后,郭国良教授与在座师生进行了深入探讨,回答了系列问题,比如:作者的写作风格会不会随主题、方式变化;作品中音乐的作用;卡夫卡与石黑一雄写作侧重点的不同等问题,引发了同学们对于文学、翻译的更多思考。最后讲座在掌声中结束。
外国语言文化与国际交流学院青年平台
(文、图/ 黄星源)
2017.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