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29日,应浙江大学外语学院之邀,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教授及博士生导师、国家重点学科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学科带头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朱振武教授于东五青荷分享吧为我院师生开了一场题为“文学翻译的教与学”的讲座。本次讲座由翻译学研究所所长郭国良教授主持,外语学院逾五十名师生到场聆听。
朱教授先以爱伦坡小说的本科与研究生翻译教学为例,对文学翻译教学中存在的教学主体素养问题、教学方法问题和教学理念等问题展开讨论,同时对文学翻译中存在的各种微妙关系体进行揭示。朱教授指出,在翻译教与学的过程中,学生一方存在缺少相关训练、译文欠推敲与望文生译、掌握的词义过少与不习惯查找资料等问题;而教师一方则存在师资方、教学及标准等方面的问题。朱教授阐释了文学翻译应有的准备与步骤,即在翻译文学作品前,应当研究作者以及作品背景,深入内里,同时熟悉其文学传承,而非仅停留于表层。
讲座的第二部分,朱教授以罗伯特弗罗斯特的诗歌的多样性翻译(本科生和硕士生)为例,提出“诗无达诂,译无定法,但译者必须是带着枷锁跳舞”。“不精一艺不谈译”,朱教授化用了朱光潜先生的“不精一艺不谈艺”一言,表明译者不应仅考虑原作品的形式与内容,同时也要把握整体风格,做到几方面的重视,达成陌生化与可读性的有机平衡。
接下来,朱教授以冯唐译《飞鸟集》、陈东彪译巴塞尔姆到葛浩文译莫言为例,再次着重讨论了文学翻译的标准问题。他强调,文学翻译不具标准形式,翻译应当具有包容性。随后,朱教授与在座师生分享了他与莫言先生的相识相交与自身的翻译经历、经验。
讲座尾声,朱振武教授与在座师生进行了交流互动,还与我院郭国良教授深入探讨了如何处理文学翻译中忠实与读者阅读感受间的关系,引发了同学们的思考。最后,朱教授以一首自作诗“文学翻译难自如,何需跟风辨雌雄。教学相长捧心对,吐气扬眉终有时”来鼓励大家,翻译教与学的道路且长且艰难,但教师与学生双方都应满怀信心,砥砺前行。讲座于热烈的掌声中结束。
浙江大学翻译学研究所
(陆文棋 文/ 高睿 校)
2017.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