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9日上午,来自UIUC(University of Illinois Urbana-Champaign,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的语言测试学者闫逊博士应邀在东五-201为外院师生们带来了一场题为“Difference = Unfairness? Task type, examinee background and factor structure of speaking tests for international teaching assistants (ITAs)”的讲座。讲座由外语学院的闵尚超副教授主持。
本次讲座围绕“测试公平性”(test fairness)展开。闫逊博士首先介绍了研究背景:近年来,测试的使用,尤其是公平的测试使用,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闫博士接着介绍了“公平”在测试领域的定义:狭义上,“公平”是一种心理测量特征(psychometric technical quality), 指的是不同群体的分数在同一测试中具备可比性(comparability);广义上,“公平”指的是社会公正(social justice),如教育公平(educational equality)。接着,闫博士介绍了自己的一项关于ITA(International Teaching Assistant,国际助教)口语测试的公平性研究。ITA口语测试的测试对象是美国大学的助教,他们来自不同的国家,主要协助本科生的教学工作。基于UIUC三年的ITA口语测试数据,通过验证性因子分析对ITA口语测试的三种因子结构模型进行验证,发现口语因子是最主要的构念,其次是听力因子,但听力因子的影响非常小;任务类型的差异不会影响测试公平性;被试的母语背景常常与构念相关的因素(如语言能力)融合在一起。闫博士得出结论:测试公平性必须置于特定的语境中讨论,测试分数的群体差异不一定代表测试的不公平,有时甚至可以作为支持测试效度的有力证据。
讲座最后,闫博士与师生们进行了深入讨论,耐心回答了大家的提问,讨论了人工智能在语言测试中的应用前景,涵盖了机器命题、机器阅卷等话题。闫博士对语言测试的开发、效度验证及使用有诸多独特、深刻的见解,使在场师生,尤其是语言测试研究者受益匪浅。讲座在全体听众的热烈掌声中圆满结束。
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所
2017年12月22日
(文/张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