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8日星期五晚上19:00,由英文系学生会承办的第28届国际文化节之对话莎翁读书分享研讨会暨第三届莎士比亚戏剧表演大赛在紫金港校区东六227报告厅拉开帷幕。在本次活动中,老师、同学们通过多样化的形式,一起探讨莎翁爱情碎片——莎翁笔下的爱与情。
到场参加本次活动的嘉宾有英文系朱振宇、郝田虎与高奋三位老师,三位老师均在莎翁及其著作研究方面有着渊博的知识、深刻的理解和独到的见解。
在读书分享研讨会上,学生代表吴帝标同学与我们分享了他对于莎士比亚笔下的“爱欲”的看法:“爱欲相伴世界而生,赫西俄德也认为,Eros是世界之初创造万物的基本动力,是一切爱欲和情欲的象征。莎翁笔下的‘爱欲’是人性使然,亦是万物生长不可或缺的养料。”
而在随后的嘉宾致辞与分享中,三位老师从三个不同的角度简要探讨了莎翁笔下的爱与情。
高奋老师将中国古典名著汤显祖的《牡丹亭》与莎翁爱情碎片进行对比:“《牡丹亭》以生死作为主要情节,把人的真性情表现地淋漓尽致。生者可以死,死者可以生,这才是真正的爱情。而莎士比亚也以生死作为突破,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便是在面对生死之时升华了。”
翻开了一本厚厚的英文原版莎士比亚作品全集,郝田虎老师现场为我们朗读了一段十四行诗的选节。郝老师认为,真正的爱情是相互的:“单相思别人的时候,罗密欧是矛盾、焦灼、痛苦的。但他和朱丽叶的爱情是无比美好的,因为罗朱的爱是相互的。在《失乐园》里夏娃献给亚当的情诗中,夏娃也说,世界的意义就在于她和亚当相互的爱情。”
而朱振宇老师首先赞扬了吴帝标同学的发言,解释了eros一词,并就“爱欲”进行了解读。“在《仲夏夜之梦》与《罗密欧与朱丽叶》中,看到爱欲带来的种种麻烦与冲突,我们应该反思爱欲。就像在卡夫卡《变形记》中,爱欲也是贯穿全文的矛盾源泉。”
莎翁读书分享研讨会在同学们的掌声中告一段落,紧接着莎士比亚戏剧表演环节开始。五组队伍用稳健的台风,优美的语言,炽热的情感演绎出莎翁笔下的一幕幕动人的故事,给观众们带来了一场视听盛宴。
最终,由表演《仲夏夜之梦》片段的仲夏夜之梦队摘得第一,表演《麦克白》片段的slay全场队与表演《仲夏夜之梦》的Drama King队并列第二,表演《仲夏夜之梦》片段的坏电脑队和一台戏精队获得三等奖。
在颁奖之前,三位老师对五组队伍的表演进行了一一点评,同学们都受益匪浅。老师们的点评各有特色,但有几个共通点。那就是“选材要突出,戏剧要入情;念词要动人,创新要有据”。老师们指出,由于表演时间有限,戏剧的选材必须富有冲突、情感性、戏剧性、连贯性以及可表演性。而戏剧入情是成为好演员最基本的要求,只有演员入情,才能令观众动情。台词和肢体语言都是入情与否的重要标准,舞台上的每一个眼神都应该属于那个人物。创新固然可贵,但不要为了创新而标新立异。比创新更有意义的,是对戏剧本身更深刻的理解。只有更进一步的阅读,才有更到位的情感。
对话莎翁读书分享研讨会暨第三届莎士比亚戏剧表演大赛的成功举办,拉进了同学们与莎翁之间的距离。思想、语言与戏剧的交互,使莎士比亚笔下的爱情碎片逐渐拼接成型。而四百年的时光没有令莎士比亚这个名字褪色,反而是古往今来的读者们对莎翁著作一遍又一遍的阅读抛光,使莎士比亚这个名字在人类文学史上发出了更耀眼的光芒。
外语学院英文系学生会
2017.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