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6月14日下午,供职于埃文河畔斯特拉特福莎士比亚研究中心的Michael Dobson教授应邀来到浙江大学外语学院,在东5-201为师生们带来了一场主题为 “Shakespeare at the centre and at the margins: Shakespearean playhouses, 1576-2018”(中心与边缘地位的莎士比亚:1576年至2018年间的莎翁剧院)的学术讲座。本次讲座由外语学院沈弘教授主持,郝田虎教授、丁光博士等师生参加了讲座。当天上午,Dobson教授和Tiffany Stern教授一起造访了中世纪与文艺复兴研究中心,并与师生座谈交流。
遥想1576年,莎翁剧作还只在一个名叫“剧场”的公共剧场里上演,而四百余载后的2018年,莎士比亚作品的魅力不但不减丝毫,反因岁月变迁而愈显醇馥。剧场与文本产生奇妙的互文,使全世界热爱莎剧的观众和读者有机会领略到一场又一场莎翁的经典之作。本次讲座最大的学术价值在于,它从一个常被人忽视的视角切入,让我们重新认识到莎剧的上演离不开剧院的建造,而剧院作为文化活动场所,其本质必定打上了其时代的文化、经济乃至政治印记。教授首先从最初的“剧场”所在地伦敦讲起,指出剧场起初之所以置身于英国南部的伦敦主要是因为经济原因,这一点看似无关紧要,实则点明了莎士比亚时期戏剧的商业本质。
伊丽莎白时期剧院舞台大多简陋,以1596年的天鹅剧场为例,该剧院仅仅由一个平台组成,平台居于露天小院内,观众则环坐三面,此外别无他物,但情况到了詹姆士国王统治时期则大有改善。从现存的1638年新环球剧院草稿图可以看出,该时期的莎剧得以在条件更优裕的剧院上演,新环球剧院彼时曾是伦敦规模最为宏大的世俗建筑之一。由此可见,莎剧的流传程度和文化影响力在莎翁身后得到了较大幅度的提升。而环球剧院不仅是商业场所,更是有着独特的社会价值。詹姆士一世在1603年问鼎王座后封莎士比亚剧团为国王剧团(the King’s Men),由此环球剧院成了皇室娱乐的象征,其所能提供的也不再仅仅是一场或轻松、或悲恸的戏剧演出。
在近现代剧院中,地处埃文河畔斯特拉特福的莎士比亚纪念剧院于1879年落成,是英语世界中首座专为演出莎剧的剧院,该剧院的建成象征莎翁由边缘走向中心的提升之旅最终完成,莎剧也由此被塑造为英国国家文化符号。不仅在埃文河畔,世界各地如诺里奇、康沃尔、意大利佛洛伦萨、美国芝加哥、圣地亚哥等城市都建起了莎翁剧院。
Dobson教授用大量的手稿和图片为听众再现了已逝时代的风貌。他从戏剧的外在条件剧院切入到其背后的文化内涵,带领听众从一个全新的角度看待莎士比亚接受史,并更加深刻地理解莎翁由边缘地位走向中心地位的旅程是如何在剧院建造中体现出来的。讲座深入浅出,图文并茂,令听众意犹未尽。
(文:林卫健 图:冯钰楚/丁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