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动态

学术动态

北京大学教授谈十八世纪英国小说

发布者:祝秀香   发布时间:2018-11-13


2018111日下午,刘意青教授和韩加明教授做客外语学院,在东五-201会议室进行了精彩的讲座。刘意青教授与韩加明教授同为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教授、博导,是国内18世纪英国文学和英国小说研究领域的著名学者。本次讲座由外国文学研究所和中世纪与文艺复兴研究中心联合主办,聂珍钊教授主持,来自学院和外校的三十多位师生到场聆听讲座。


讲座伊始,刘意青教授介绍了18世纪英国作家塞缪尔•理查逊的生平,并强调其作为心理小说之源在英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接着详细讲解了理查逊的书信体小说艺术。在阐述这种奇特的小说样式的社会与文化背景的同时,对理查逊的《帕米拉》、《克拉丽莎》两部作品的叙述形式和艺术特征进行了简要探讨,并由此总结了当时书信体小说的几大艺术特征:不自然的戏剧性、写至即刻(write to the moment)、自主性。


随后,韩加明教授通过简要比较理查逊与菲尔丁的创作背景与创作特点,将讲座主题过渡到另一位18世纪英国作家——亨利•菲尔丁及其代表作《汤姆•琼斯》,并将之与《红楼梦》这部同样诞生于十八世纪中叶的鸿篇巨制进行比较分析。他分析菲尔丁小说的五大艺术特色,分别是:小说布局工整,结构宏伟;小说人物众多,栩栩如生;小说情节曲折;叙述语言生动;于小说理论有益。接着韩教授分析了菲尔丁作品的几大主题意义,并指明其现代影响和地位。临近讲座结束时,韩教授悉数了《汤姆•琼斯》的诸多中译本,并感慨古典名著《红楼梦》译本之少,本国文学经典“走出去”任重道远。


在此次长达三小时的讲座中,两位教授以深入浅出的方式,用社会文化-作家-文本的文学阐释视角分别解读理查逊和菲尔丁这两位在英国文学史与小说发展史上不容忽视的伟大作家,有助于在座师生进一步了解十八世纪英国文学的内涵和意义。讲座内容生动丰富,现场气氛热烈。在提问环节,两位老师就郝田虎教授的现场提问展开探讨。聂珍钊教授为此次讲座做了精彩总结,并从文学伦理学角度高度评价理查逊与菲尔丁这两位具有作家和道德家双重身份的小说先驱。



           中世纪与文艺复兴研究中心供稿



联系我们

电话:0571-88206044

邮编:310058

地址:杭州市余杭塘路866

官方微信学生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