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4日下午,来自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应用语言学系的终身教授Lyle F. Bachman及德国迪林根教师培训学院的Barbara E. Damböck教授,应邀为师生带来了题为“A New Approach to Classroom-based Language Assessment”的学术讲座。讲座在东五201举行,由浙江大学何莲珍教授主持。
讲座伊始,Bachman教授简要介绍了课堂评估的研究背景和相关核心概念,提出了“课堂语言评估”的定义。为了让大家理解评估在语言教学中扮演的角色,Bachman教授从“我们为什么教”和“我们为什么测”这两个问题着手,强调了教学和评估的区别。教师在课堂评估中需要做出一系列决策,包括形成性决策、终结性决策,不同决策根据风险高低可进一步分为低风险决策和高风险决策,Bachman教授就这些决策的内容进行了讲解。随后,Bachman教授为我们介绍了课堂语言评估的步骤,说明了课堂评估开发者和使用者各自的责任,以及如何运用“评估使用论证”框架(Assessment Use Argument)证明课堂评估的合理性和公平性。
前半部分讲座结束之后,到场的师生们踊跃发言,就考试公平、考试开发者责任等问题与Bachman教授进行了互动。
后半场讲座中,Damböck教授通过剖析Language Assessment for Classroom Teachers一书中的实例,展示了教师如何把“评估使用论证”框架(AUA)运用于课堂评估。Damböck教授表示该方法是对Bachman和Palmer在2010年提出的“评估使用论证”框架的进一步发展,该框架为开发课堂评估提供了理论基础。Damböck教授强调在设计课堂评估时,我们需要围绕四个问题展开。首先是为什么要测,也就是我们希望测试为利益相关方带来什么后效,而这个后效应当是有利的。其次是应当做什么决策来增强这些有利后效,而所做的决策应当是有价值和公平的。接着是如何通过测试结果解读学生能力,而解读应当与所做决策是关联的,应当是充分的、有意义的、不偏颇的以及可概化的。最后是怎样记录学生的测试表现才是最恰当的,而测试记录应当注意一致性。“评估使用论证”框架(AUA)的四个主张(评估的后效、评估的决策、评估的解释和评估的记录)便是针对性地回答上述四问。随后,Damböck教授具体阐述了设计和开发课堂评估的过程,讲解了如何去构建评估任务模板(assessment task template)和如何基于模板衍生出多种评估任务。
本次讲座,Bachman教授和Damböck教授介绍了与测试相关的核心概念,回顾了“评估使用论证”框架(Assessment Use Argument),并在此基础上清晰阐释了课堂评估新方法的设计、开发过程。提问交流环节,师生们与两位教授进行了积极的互动,现场氛围热烈。在场师生在聆听与交流的过程中加深了对于测试领域的认知以及测试如何应用于语言教学课堂的了解,受益匪浅。
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所
文 张娟、李悦
2018年12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