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动态

学术动态

中世纪与文艺复兴研究中心系列讲座(十九)美国佛罗里达大学Burt教授莎学讲座成功举办

发布者:杨丹旎   发布时间:2019-04-26

2019年4月21日下午,美国佛罗里达大学英文与传媒系教授Richard Burt在东五102举办题为“Posthumous Shakespeare: The Metaphysics of Publication”的讲座。虽然绵雨霏霏,又是周末,青荷里听众们的热情却丝毫不减。讲座由浙江大学外语学院中世纪与文艺复兴研究中心举办,中心主任郝田虎教授主持,外语学院十余名师生参加讲座。


讲座伊始,Richard Burt教授以丰富详实的证据进行了实证分析,展现了莎士比亚逝世后的出版情况。在不同版本的对开本中,关于莎翁的祭文悼诗琳琅满目。教授用图文并茂的方式向听众展现了莎翁作品的卷首部分,其中有华兹华斯等众多著名诗人对莎翁的赞颂与怀念,而其中一首流传至今的匿名诗,后被证实为弥尔顿所作《论莎士比亚》(On Shakespeare)。

在此基础上,Richard Burt教授通过对比原出版物中的弥尔顿诗歌与印刷为现代英语的《论莎士比亚》,强调了原版的重要性。教授提出,我们常常认定一个经典版本,围绕它进行阅读和研究,却忽视了不同版本的差异性。即使是莎翁的同一作品,众多出版物之间也会出现字词的差异,如《哈姆雷特》中王子的一句话在不同版本有不同的表述,《亨利五世》中的词汇在莎翁时期的表达也异于现代英语词汇。在莎士比亚时代出版作品经常有打乱字词顺序再重新组合的情况,而为了更好地理解莎剧将其翻译成现代英语也同样对原剧文本有所损失。

因此,Richard Burt教授提出的问题值得深思:我们读的究竟是莎士比亚,还是莎士比亚的鬼魂呢?教授认为,由于版本的差异性,我们不能像20世纪90年代中期的学者一样,只局限于阅读分析某个特定版本,而对莎翁的出版史视而不见。版本的差异不应只是校勘者所关心的,而应受到此领域中所有研究学者的关注。我们需要不断回溯过去,而非仅仅满足于理想文本。



接着,Richard Burt教授展示了新时代研究、传播莎士比亚的新方式。学者不仅仅在期刊著作中发表观点,还可以在推特上提出看法、探讨学术,例如某新闻所报道的“莎士比亚的‘推特之战’”,两位教授在推特上就《李尔王》一书版本进行攻击与辩护。这一现象突破了传统的文学批评途径,开创了学术争辩的新平台。教授还举出了其他例子,如法国学者用视频展现了蒙田早期版本中作者亲笔标注涂改的痕迹。关于文学研究的新技术,郝田虎教授与Burt教授就纸质版与电子版文件的可靠性展开了探讨。

Richard Burt教授旨在强调,当代我们如何编辑、理解、改编莎士比亚,这已经成为一个伦理问题。教授通过文本细读的方式,带领听众深入对比考察《亨利五世》的古老版本与现代英语中“enough”一词的不同形式,从而提醒我们要全面关照不同版本的线索信息,而非局限于某种共识或传统。



最后,讲座涉及到莎士比亚戏剧的电影改编。Richard Burt教授比较了两个《亨利五世》电影的演讲片段:1944年由Laurence Olivier主演与1989年Kenneth Branagh的版本。教授指出二者区别:Olivier向公众演讲时,声音起伏有序如同音符一般,而Branagh在语音语调方面有所欠缺,这与当时二战期间的政治环境和意识形态是分不开的。教授同时指出1989版本拍摄所采用的现代手法:镜头方向的俯角仰角对比鲜明,高高在上的领袖,与卑微低下的士兵形成强烈对比;而镜头定格在主角面部逐渐放大,也与1944年版的全局观差异明显。郝田虎教授风趣地评价:1989版本的主角,正如《失乐园》中的地狱之王撒旦一样高坐王位俯视众生。这也启发我们在欣赏或改编莎翁电影时需采用正确的方法和态度。

讲座末尾教授就版本差异、电影改编等问题与在场师生进行了深入交流。Richard Burt教授关于莎士比亚的讲座题目新颖,内容丰富,采用多样化的方式启发新思路、新方法,令听众受益匪浅。讲座在热烈掌声中圆满结束。



文/图:孟世颖


中世纪与文艺复兴研究中心

2019年4月25日


联系我们

电话:0571-88206044

邮编:310058

地址:杭州市余杭塘路866

官方微信学生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