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动态

学术动态

第四届“文学伦理学批评与跨学科研究”国际论坛在圣托马斯大学召开

发布者:杨丹旎   发布时间:2019-05-06


426日-30日,第四届“文学伦理学批评与跨学科研究”国际论坛在菲律宾圣托马斯大学(University of Santo Tomas)召开。圣托马斯大学创立于1611年,是亚洲最古老的大学,也是菲律宾四大名校之一。此次论坛由浙江大学世界文学跨学科研究中心、国际文学伦理学批评研究会和Interdisciplinary Studies of Literature期刊联合主办,由圣托马斯大学文学院、文化艺术人文研究中心和UNITAS期刊共同承办。世界文学跨学科研究中心主任聂珍钊教授和中心副主任吴笛教授带队参加会议,并作了主旨发言。圣托马斯大学校长Herminio V. Dagohov、圣托马斯大学秘书长Jesus Miranda、圣托马斯大学期刊事务委员会主席Jesus M. Miranda等出席了会议。此次国际论坛共有来自中国、英国、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等国家200多名世界各地的学者参会。

圣托马斯大学校长Herminio V. Dagohov代表学校致欢迎辞,他简要说明了举办此次高端论坛的背景,从文学的功能和文化交流的角度谈到了文学伦理学批评理论在当下社会的现实批评意义,尤其赞赏聂珍钊教授有关文学教诲功能的观点。圣托马斯大学Maria Luisa Torres Reyes教授回顾了文学批评史中伦理视角的起源、发展和当今倍受冷落的窘境。随后她介绍了聂珍钊教授提出的文学伦理学批评的核心思想,并强调这一文学批评视角的重要性和对现实生活的指导意义。



此次国际论坛以文学伦理学批评和跨学科研究为主题围绕着“伦理、理论与方法”,“伦理与欧美文学”,“尼克·华金(Nick Joaquin)作品中的伦理问题”,“伦理、亚洲与跨国伦理”和“伦理、批评与哲学”五大议题展开。

聂珍钊教授作了题为《文学伦理学批评:口头文学和脑文本》的主旨发言。在发言中,聂教授反思并重新厘清“口头文学”这一概念,提出了口头文学倚靠脑文本而非文字储存和传播的物质条件,并在这一重要发现的基础上,创新提出了“脑文本”的概念,区分了脑文本的三种形式和传播方式。在随后由上海交通大学尚必武教授主持的对话和提问环节,聂教授和与会者就口头文学的伦理意义和价值、非文字的文学和艺术作品的伦理结构和价值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吴笛教授以《<红字>中神性和人性的伦理冲突》为题,从文学伦理学的角度重新解读了这一经典文本之下隐藏的伦理问题。杨革新教授作了题为《从伦理批评到文学伦理学批评:美国伦理学批评的困境和出路》的发言,从伦理批评史的角度,追溯了文学伦理学批评的源起和对美国伦理学批评传统的突破和发展。上海交通大学尚必武教授、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的刘茂生教授和郑杰副教授分别以文学伦理学批评为方法,以小说和戏剧中的具体文学文本为案例,探讨了文学伦理学批评方法提供的新阐释和文学发现。这些报告角度新颖,引起了在座专家的强烈兴趣,他们就报告中涉及的文学伦理学核心概念例如“脑文本”、“伦理身份”、“斯芬克斯因子”等问题和报告者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和交流。


圣托马斯大学艺术和人文学院院长Michael Anthony C. Vasco致闭幕词。他特别强调,本次国际论坛是圣托马斯大学联合国际文学伦理学批评研究会在菲律宾举办的一次高水平国际文学批评高层论坛,意义重大。他感谢所有与会代表对圣托马斯大学和会议的支持,期待未来有更多的学术交流。

据悉,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同时也在北京举行,“文学伦理学批评与跨学科研究”国际论坛正是为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而生。去年在韩国高丽大学举办了第三届国际高层论坛。本届国际论坛议题围绕我院聂珍钊教授提出的文学伦理学批评理论,集中讨论了欧美文学和亚洲文学中的伦理问题和跨学科研究方法,并由此观照全世界现实问题的伦理维度,最终强调重新讨论文学作品中伦理问题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本届论坛的成功举办不仅推动了中国文学批评理论走向世界,也说明文学伦理学批评的学术价值和生命力,代表中国原创理论正一步一步引领国际学界。随着文学伦理学批评国际影响的扩大,越南顺化师范大学、韩国高丽大学、斯洛文尼亚卢布尔雅那大学等,都表示要积极筹办文学伦理学批评与跨学科研究的国际高层论坛。

浙江大学世界文学跨学科研究中心

2019年5月6日


联系我们

电话:0571-88206044

邮编:310058

地址:杭州市余杭塘路866

官方微信学生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