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动态

学术动态

中世纪与文艺复兴研究中心系列讲座(二十)北京大学辜正坤教授莎学讲座成功举办

发布者:刘芳   发布时间:2019-10-08

2019929日上午,应浙江大学外语学院中世纪与文艺复兴研究中心的邀请,来自北京大学的辜正坤教授在东五201会议室为我校师生带来了一场主题为《在中西文化比较的视野中观照莎士比亚》的学术讲座,现场座无虚席,气氛热烈。讲座由沈弘教授主持,何文忠、卢巧丹、朱振宇、冯全功、张慧玉、丁光老师等也出席了本次讲座。



沈弘教授首先对辜正坤教授进行了简要介绍。辜正坤教授是北京大学外语学院世界文学研究所教授、博导、所长,国际中西文化比较协会会长,中国外国文学学会莎士比亚研究会会长,商务印书馆《英语世界》杂志顾问等。辜教授首先对郝田虎教授的邀请表示了感谢,回顾了与沈弘教授的师兄师弟之谊,表示很幸运能在此和大家一同讨论莎士比亚。

要分析莎士比亚这一横亘中西的巨大的文化现象、领悟莎士比亚及其作品的妙谛,将莎士比亚置于中西文化比较的视野中是一个非常有效的途径。在此次讲座中,辜教授以中西文化比较的三个核心视角为维度,分别从东西方哲学、宗教、伦理观念这三个角度的差异出发,以《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雷特》等经典为依据,阐释了他心中的莎士比亚作品。



首先,辜教授从哲学中“唯心主义”的基本概念切入,向在场的师生提出了一个问题:莎士比亚的著作中有没有唯心主义或类似唯心主义的思想?在引发一定讨论之后,他从自己的研究出发,指出唯心这个概念来源于佛教,而唯心主义(idealism)的词源idea指的却是原型形式。因此,idealism实际上不应译为唯心主义,更准确的译法是唯原型主义。我们生活的此岸世界(Word of Becoming)由只是彼岸世界(Word of Being)存在的大量idea的物质化。辜正坤教授对idealism和唯心主义进行了区分,指出从这一层面而言,莎士比亚的作品中并不存在我们所谓的“唯心主义”。



紧接着,辜教授向与会观众抛出了第二个问题——莎士比亚著作中有没有宗教信仰?有什么信仰?由此,他对“宗教”这个我们习以为常的名词进行了正名。经过多年的研究,辜教授向大家阐明在原始佛学中,佛教通常把佛所说的内容称为教,把佛弟子所阐述的内容称为宗。概言之,宗教的意思是佛教全体(即各类佛家教义、教徒、教派、教法)之综合。而根据《牛津英语大词典》,religion的定义是worship of god or gods对一神或多神的崇拜),更准确的翻译应该是拜神教。他以《哈姆雷特》为例,提出莎士比亚的作品中没有宗教,但是有拜神教。辜教授认为,将术语正名之后,很多歧义都会消失,整个西方都缺乏“宗教”,但整个西方都有以基督教为代表的“拜神教”。在最后一部分中,辜教授热情洋溢地为我们朗读并分析了《罗密欧与朱丽叶》的选段,并分析了其中所蕴含的中西伦理观念差异。



最后,沈弘教授对辜教授的讲座进行了简要评点。他首先赞扬辜正坤教授从中西文化比较的角度出发,使得研究特别宏观、视野非常广,同时指出辜教授用解构主义的方法,解构传统观点,以本土文化为出发点,澄清了许多文化的误读,这都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地方。随后,在场师生纷纷举手提问,积极与辜教授进行交流,激发了大家的思考和讨论。



辜教授学贯中西、观点深刻,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为在座师生带来了一场生动形象中西文化比较知识盛宴,其旁征博引、幽默风趣的学者形象给在座观众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在活跃的互动学习氛围中,到场师生不仅感受到了文学研究的无尽魅力,也从中受益匪浅。


                                          


中世纪与文艺复兴研究中心

/图:林天颖


联系我们

电话:0571-88206044

邮编:310058

地址:杭州市余杭塘路866

官方微信学生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