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动态

学术动态

安乐哲的比较哲学路径与《中庸》的翻译讲座顺利举行

发布者:杨丹旎   发布时间:2019-10-11

2019109日下午2时,李伟荣教授做题为“安乐哲的比较哲学路径与《中庸》的翻译”专题讲座。讲座由郭国良教授主持。

  李伟荣教授是四川大学比较文学博士、湖南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现任美国科罗拉多州立大学孔子学院中方院长,担任《亚太跨学科翻译研究》副主编、《燕山大学学报》编委、中国比较文学学会理事、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翻译史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等。李教授以安乐哲、郝大维的《中庸》英译为中心,介绍了翻译中国传统哲学经典的基础。

安乐哲(Roger T. Ames)是目前国际学术界非常活跃的学者,是中西哲学兼通的儒学者、中西比较哲学研究者,对中国儒学在西方的传播做出了杰出贡献,于2013年荣获“孔子文化奖”。他尤其重视“一多不分”观点,该观点直接影响了他对《中庸》的翻译。“一多不分”是与西方比较而来的中国宇宙观,没有非黑即白的二元对立思维,更多的关注不在绝对“价值”上,而是在“关系”“互系”上,在“中庸”上,在“道”上。

为了让西方读者能读懂与西方哲学不完全一样的中国哲学文本,安乐哲和他的合作者颇费苦心,希望中国哲学文本进入西方语境后不会产生文化简化的现象,即不会产生“以西释中”或“以西律中”的现象,让西方读者能够尽量接近中国哲学的本意。例如,他们将“中庸”翻译为“Focusing the Familiar”,即“focusing the familiar affairs of the day”,认为这样更具有涵盖性和连贯性,“familiar”也与“family”词根相同,唤起人们有关儒家重视家庭含义的联想。

李教授指出,关于语言结构,中英两种语言背后都有自己的文化纱幕;掀开二者的文化纱幕,是中西比较哲学的重要问题。同时,他基于《中庸》英译提出了自己的几点思考:基于不可通约的比较哲学研究;翻译中国古代哲学典籍不能仅仅依赖辞典;关键词互相阐发有利于西方读者理解中国哲学。在中西思想激荡交融的潮流中,美国哲学家安乐哲使我们理解了几百年来在中西文化交流中的得与失。


(林蕴锐 文/高睿 校)

翻译学研究所

2019年10月11日


 

 


联系我们

电话:0571-88206044

邮编:310058

地址:杭州市余杭塘路866

官方微信学生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