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诗译人生——关于阿多尼斯《桂花》及诗歌创作与翻译的对话

发布者:杨丹旎   发布时间:2019-11-06


112日晚,享誉世界诗坛的叙利人、思想家、翻家阿多尼斯浙江大学中华译和翻学研究所的邀我校,与许钧教授、者薛国教授、《林》志前主王理行先生,们带来了一关于阿多尼斯《桂花》及作与翻对话。此次座由王理行先生主持,他首先阿多尼斯作品享有的声誉行了简单,称其作品是对诗代化的极倡阿拉伯文化的深刻反思,阿拉伯文化界生了深影响,也世界文学生了深的影响。

讲座的第一个环节是赠书仪式,阿多尼斯先生向中华译学馆赠送了五本最新版的诗集《桂花》,由中华译学馆常务副馆长郭国良教授接受馈赠

赠书过后,王理行先生简要回顾了阿多尼斯先生的人生经历,讲述他如何从贫困的孩童一步步成为诗坛的一颗新星,在他极具传奇色彩的一生中,他当过兵,坐过牢,主编过文学杂志,做过教授,当过外交官,但他从未中断过诗歌创作。接着王理行先生向许钧教授抛出问题——如何看待阿多尼斯先生丰富的人生阅历作之的关系。

许钧教授认为,阿多尼斯先生如今90岁高龄还保持着年轻的状态是因为有诗,离开了诗,我们的人生将变得枯燥而无意义。在他看来,翻译是一种再创造,而诗歌就是再创造人生,诗歌的伟大之处在于它可以抵达人生命和内心的最深处。阿多尼斯先生的诗是一种对人生存在的探索和追求,他为我们指引了人生的方向。他启示我们每个人过的不仅仅是日子,我们还要思考自身的存在,而这种思考需要通过我们对生命的呼唤表达出来,这种表达本质就是诗

随后,阿多尼斯先生以世界公民的身份,就法国生的影响行了述。他认为,我首先应该明确影响这个词意味着什么。影响并非指人如何词语以及词语间的关系,也非借用一个意象或参照一个歌的话题影响意味着我们应该看待世界的方式来造更美好的世界,只有当种看待世界的,才表明一个另一个生了影响,否只是一种模仿。阿多尼斯先生将篇比作一花,叶子、花茎、花蕾、花瓣和根茎是所有花共有的部分,而花的芬芳可以表花的独特之,当一个人受到了花香的影响,他便可以在自己的造出独有的芬芳,即花的精魂。

阿多尼斯先生指出,翻是人未来的方向,会人思考如自我和他者以及两者的相互关系等一系列富有哲理性的问题。一个另一个人的影响意味着他应该创造一个有于前人的新天地。每个人翻的方式是不同的,因而翻是另一种造。

许钧教授对阿多尼斯先生的阐述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人与创作的关系是互动的,探索可以赋予人生新的意义。阿多尼斯先生提到了两个重要的词,即他者身份,人靠自己是不能认识自己的,必借助他者,只有建立种自我和他者的关系,我的人生才得以得丰富。我要克服中心主,思考并共建人命运共同体。此外,人生与密切相关,我不能从美学角度来欣它,人性、他者、人共同命运的思考也可以使我们对诗歌的理解入更高的面。针对自我和他者,许钧教授认为,一个没有自我的人不可能与他者建立互关系。

许钧教授还对王理行提出的如何看待作者和者的理想关系问题表达自己的看法:他将两者的关系分三种,分者俯作者,者仰望作者以及两者的平等关系。只有者和作者的关系平等了,才能更好地对话,好的翻能促成一段奇,平等的关系中外文化交流互具有重要的作用。一点在阿多尼斯先生和薛国教授身上得到了很好的展

现场提问环节中,在座的听众们积极踊跃,阿多尼斯先生也针对观众的提问给出了自己精彩绝伦的回答和独到的见解,赢得现场阵阵掌声。最后,阿多尼斯先生饱含深情地朗读了诗集《桂花》中《休止符》的一个片段,本次讲座在此缓缓落下了帷幕

:张蕴涵 图:张峪溥

浙江大学中华译学馆

浙江大学翻译学研究所

2019年113



联系我们

电话:0571-88206044

邮编:310058

地址:杭州市余杭塘路866

官方微信学生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