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15日上午,外语学院2019年高层学术论坛在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启真酒店启真报告厅举行。本次高层学术论坛为外语界专家和浙大外院师生提供了深入学术探讨和合作交流的机会。本次论坛受到“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
出席本次论坛的特邀专家有南丹麦大学Jacob Mey 教授、上海外国语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查明建教授 、浙江大学文科领军人才David Machin教授和董燕萍教授。大会论坛由外语学院副院长程乐教授主持。程工院长致大会发言词。程工院长介绍了学院目前学术发展状况,表明浙大外院正处于稳步上升的良好发展阶段,对辛勤付出的师生们鞠躬表示感谢。程工教授强调,启真代表浙大的精神,我们面临着建设“双一流”高校的任务,要努力提高科研学术水平,使得外语学科可以跟踪国内前沿,并作出最大成绩。
南丹麦大学Jacob Mey 教授、上海外国语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查明建教授分别做了题为《Language and value in institutional discourse》以及《世界文学研究的新进展与比较文学的深化》的主旨发言。
作为语用学研究领域资深专家,Jacob Mey 教授将自己的最新理论研究成果与大家进行精彩的分享与讲解。他强调了制度性话语的重要性,并指出重视制度性话语的研究和规范对社会以及个人的促进和提升作用。同时他也指出如今运用计算机语言处理实际社会语言问题给研究提供了更广泛的思路和角度。
来自上海外国语大学的查明建教授,则从比较文学的研究角度与大家进行了讨论和交流。查教授语言幽默,运用生动的例子使得原本晦涩难懂的理论变得平易近人。他指出世界文学间相互联系,相互照亮;世界文学不是研究对象而是研究问题。同时他还强调无论是平行研究、影响研究、还是翻译研究、跨学科研究都应有诗学问题意识。
合影茶歇过后,浙江大学外语学院两位最新引进的文科领军人才David Machin教授和董燕萍教授分别做了题为《Critically approaching flow-charts and diagrams in institutional settings》和《语言训练到底训练了什么?》主旨发言。
David Machin教授以辩证地角度来看待在一些制度文件和报告中越来越多的流程图和表格出现的利弊,并指出我们要正确地看待图表的使用并保证内容表达的实用性和简洁性。
具备多学科交叉背景优势的董燕萍教授则在报告中讲解了对于认知神经系统而言,语言训练意味着什么的问题。语言任务非常复杂,不同的语言任务对认知神经系统的作用可能有差异,对认知系统的影响也可能不同,而这些影响反过来可能进一步影响语言的使用和习得。
本次论坛的语言学分论坛在东五201会场进行,由张慧玉副教授主持。
第一位报告人孙培健老师作了题为“Why so nervous? Identifying the sources of L2 Chinese learners’ speech anxiety: A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approach”的报告。他首先讲解了焦虑的定义、类型、在言语中的消极角色以及焦虑相关研究的不足之处,并基于此提出了研究目标。随后,他从角色、建构、语言因素和语言外因素几个角度进行文献综述,还重点介绍了WTC 模型(willingness to communicate model) 。孙老师围绕三个模型展开了研究,并结合详细的统计数据展示了研究结果。
蒋景阳教授的报告题目是“数据驱动的二语句法研究”。正式开始之前,蒋教授强调了数据驱动的研究方法以及句法研究的重要地位。她还回顾了运用依存语法研究句法的缘由以及依存语法的相关发现。之后,蒋教授用深入浅出的语言给大家重点讲解了她和团队在四大方面的研究成果。
最后,王之光副教授作了题为“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以刚刚完成的项目《新论语》翻译为例”的报告。王老师带领大家回顾了他的中国作品外译著作。他还用生动风趣的语言介绍了当时翻译过程中发生的故事。王老师接下来向大家展示了他和学生共同完成的《新论语》翻译示例。
三位老师精心准备的报告为在场师生提供了一场知识的盛宴。分会场的报告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文学、翻译和语言学分论坛在东五102举行。分论坛由赵佳副教授主持,由高奋、郝田虎、李媛三位专家进行了专题报告。
首先,高奋教授做了题为《论“形式”—从毕达哥拉斯的“数理形式”至20世纪“形式主义美学”》的报告。她首先指出,研究形式主义美学要搞清楚形式,继而从两个角度阐释了“形式”的内涵。而在文艺性内涵层面,高教授回顾了自文艺复兴时期的“形式观”至20世纪的一些重要思想。最后高教授阐述了弗莱开启“形式”本体性复原过程的四个阶段以及对“形式”内涵的三重提炼。
随后,郝田虎教授的报告题为《弥尔顿〈失乐园〉中译回顾与展望:为何需要重译?》。郝教授首先阐明了《失乐园》需要重译的几点原因。随后郝教授回顾了《失乐园》中译的情况。最后郝教授提及了翻译涉及到的版本学领域,指出翻译中翻译底本选择不谨慎等问题。
最后,李媛教授以《德语词长分布及演化规律探究》为题展开报告。李教授首先指出,“词长”这一概念虽然在传统语言学中无足轻重,但却是理论语言学网络中的重要一环。基于文献综述,李教授的研究结果显示单位移超泊松分布能很好地描述不同年代、不同文体类型的德语词长分布规律;词长和词长分布受文本创作时代及文体类型影响;单位移超泊松分布的模型参数值可视为反映文本特征的指标之一。
三位老师报告完毕,在座的师生在主持人的引导下进行了激烈的讨论,与发言教授展开了一场学术思想的大碰撞。赵佳老师总结道,我们进行学术研究要始终保持安静的状态继续并坚持,不断地更新知识、突破自我,同时也要不断地否定自我,才可以不断地超越自我。
图:张珏 文:杨依林/邹菲菲/李凡/练裴
外语学院科研科
2019年11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