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动态

学术动态

“中国高校英文写作中心国际学术研讨会”(2020)成功举办

发布者:杨丽秋   发布时间:2020-11-04




20201030日至111中国高校英文写作中心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外国学院顺利举办。会议采用线上和线下结合的方式进行来自国内外多所高校的学者写作中心的一线教师和研究生以写作中心的挑战与机遇为主题,展开了深入而热烈的学术讨论。



浙江大学英文写作中心主任学院副院长方凡教授致会议开幕辞。她认为近年来,多所中国高校建立了英文写作中心,更多高校建立英文写作中心的愿景高涨,但英文写作中心的发展和运作面临着不同层面的挑战,只有加强合作,相互交流和借鉴,方能抓住机遇,获得更大的发展。

(方凡教授致开幕辞)


大会的主旨发言人是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写作中心的名誉主任、跨学科写作项目的负责人布拉德利·休斯(Bradley Hughes教授。休斯教授三十五年一直致力于建设写作中心他以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写作中心为例介绍了写作中心的建立、发展、挑战和影响力。写作中心的成功发展并非朝夕,在此过程中,提供多样的写作指导设置跨学科写作教学项目,研究写作中心教学的理论,开展合作教学法至关重要。其中,他重点阐述了通过跨学科写作项目来建设写作中心。

(休斯教授主旨发言)


接着,国际写作中心权威期刊Writing Center Journal主编、密西西比学院英文写作系的史蒂夫·普莱斯(Steve Price教授向参会者介绍了他们期刊的最新发展趋势期刊青睐的研究话题、期刊投稿注意事项等,他同时也传达了对中国高校英文写作中心蓬勃发展的美好祝愿。


史蒂夫·普莱斯教授发言)


上午的会议发言首先来自美国佛罗里达国际大学的江璇,她分享了自己围绕着写作中心跨太平洋国际在线交流学习项目(COIL所做的研究。根据收集上海交通大学的中国学生和佛罗里达国际大学拉丁族裔学生在10周内的写作草稿,她总结出了COIL项目的真实性和持久性。宾夕法尼亚印第安纳大学的博士研究生张婧通过问卷调查收集了来自中山大学的52个写作中心辈助教的数据围绕他们在写作中心获得的经验和技能以及他们毕业后对这些技能的运用这两个问题出发,探究同辈写作中心助教在写作中心的收获

(部分发言者发言)


下午的会议发言由浙江大学外语学院闻人行老师主持。首先,泰国东方大学写作中心的一线教师麦迪·奥尔森(Mindy Olson)、莫莉·麦克哈格( Molly McHarg)和萨崔凡坦提妮兰纳特Sutraphorn Tantiniranat团队做小组发言。他们介绍了他们成立于2019秋的写作中心,这是泰国的第一个写作中心,他们通过采用同辈辅导的模式取得显著效果。浙江大学英文写作中心的教师马里奥·塞西利(Mario Circelli从科技辅助的角度,介绍了Prezi这款软件用于写作中心的服务,为今后写作中心的推广提出了新思路。来自东北师范大学英文写作中心的主任瑞秋·本哈姆(Rachel Benham从名词短语出发,阐释了名词短语在学生学术写作与发表中的影响。谢菲尔德大学的博士研究生刘畅同学通过在谢菲尔德大学和杜伦大学对中国留学生三个层面的观察分析,探究中国留学生在对写作中心需求和期望程度上的异同。长安大学的刘海萍教授介绍了新冠疫情背景下虚拟写作中心的交互模式,她基于社会建构理论,指出个性化、便捷化的虚拟写作中心是对外语教学课堂的有益补充。长安大学的孙玉婷同学阐述网络英语写作中心和传统课堂教学的特点和差异对如何有效指导网络写作教学指导提出了几点建议。温州肯恩大学的黄娇娇介绍了他们的写作中心通过部门合作和组织活动等方式提升写作中心影响力。研讨会的最后,浙江大学英文写作中心主任方凡教授以“英文写作中心在中国高校的机遇与挑战”结尾,引出了在中国高校建立英文写作中心的原因与重要性。她回顾了浙江大学英文写作中心的发展与成果,提出了现阶段英文写作中心遇到的诸多挑战,她同时提出了几点有效的解决办法,并展望了写作中心长远的未来发展空间。


研讨会在线上线下热烈的掌声中落幕。与会者纷纷表示在此次会议中收获良多。这已是浙江大学外语学院第三次举办中国高校英文写作中心国际学术研讨会。今年,研讨会吸引了瑞典、加拿大、泰国、巴西等国家写作中心一线教师的关注。此次会议是在国家“双一流”建设理念背景之下开展,对中国高校写作中心的实践和理论的探讨,有助于推动我国高校英文写作教学研究的变革与创新,帮助高校学生在国际交流和发表国际高水平论文的道路中更进一步。




浙江大学英文写作中心

2020112




联系我们

电话:0571-88206044

邮编:310058

地址:杭州市余杭塘路866

官方微信学生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