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6日至8日,“纪念鲍里斯·帕斯基尔纳克诞辰13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浙江大学隆重召开。本次研讨会由中国俄语教学研究会(КАПРЯЛ)及浙江大学外国语言文化与国际交流学院联合主办。受新冠疫情的影响,研讨会采取线上线下同步进行的方式举行。来自俄罗斯、美国、哈萨克斯坦等国家,以及北京大学等国内高校的60余位专家学者怀着高昂的学术激情,共同纪念鲍里斯·帕斯捷尔纳克诞辰130周年,交流切磋其创作研究的最新进展和前沿动态。
大会开幕式由浙江大学外语学院俄语所所长王永教授主持。浙江大学副校长何莲珍教授致欢迎辞,她向来宾介绍了浙江大学并充分肯定了本次大会的学术价值和意义。中国俄语教学研究会会长、北京大学外语学院院长宁琦教授在致辞中指出,帕斯捷尔纳克是世界文学天空中最明亮、最璀璨的星辰,以召开国际学术研讨会的形式来纪念其诞辰130周年,不仅能够进一步加深国内外学者的交流与合作,更有助于人们从作家的作品中汲取战胜苦难的力量和信心。帕斯捷尔纳克故居博物馆馆长叶里萨诺娃致辞,她介绍了作家故居博物馆的情况,感谢并赞赏了中国学者为纪念帕斯捷尔纳克所做的努力。
大会发言
小组发言
在短短3天的时间里组织了大会主旨发言6场,共15个专家报告;小组讨论5组,共28名发言,线上线下有序结合进行,为学者们提供了充分交流的机会和平台。正如《俄罗斯文艺》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夏忠宪教授在大会闭幕式中所指出的那样,在疫情期间,本次线上线下同步进行的国际研讨会有着不言而喻的特殊意义。国内外学者齐聚,共同纪念鲍里斯·帕斯基尔纳克诞辰130周年。学者们对长篇小说和散文的主题、人物形象、诗学特征和译介问题进行了阐释,也阐释了帕氏诗歌的语言特征、比喻体系、音乐性,并且对作家的自传和作家与《新世界》杂志的关系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可以说,专家学者们研究视角新颖、研究方法丰富多样,对帕斯捷尔纳克的创作研究可谓全方位和立体化的。大会主旨发言为研究者们提供了帕斯捷尔纳克跨学科研究的有效启示,并拓展了其学术研究视野,而小组讨论展现了帕斯捷尔纳克研究涉足的广阔领域,青年学者也展现出可喜的研究潜力。
闭幕式
“纪念鲍里斯·帕斯捷尔纳克诞辰13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圆满闭幕,会务组源源不断收到来自国内外专家学者的感慨与致谢,为浙大外语学院,浙大俄语所全体同仁在国际帕斯捷尔纳克学所留下的中国学者浓重一笔表示感谢!
俄语语言文化研究所
2020年11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