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6日晚上19:00,德国“文化技术”理论系列讲座的第二讲如期在Zoom平台开展。讲座由刘永强副教授主持。主讲人Christoph Engemann在为时两个小时的讲座中,介绍了德国媒介技术研究的基本立场与研究范式以及从媒介技术研究中发展出来的文化技术理论。
Christoph Engemann以图文并茂的方式阐述了“文化技术”理论的发展背景。德国媒介学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进行体制化,并随着万维网出现、因特网商用蓬勃发展。而相关研究议题从媒介扩大到文化技术,则与文化学在德国的兴起密不可分。如今,德国文化技术研究已经形成了柏林、魏玛、锡根三足鼎立的局面。
相较于传统媒介理论中的欧洲中心主义和人类中心主义,文化技术理论转向了多元文化概念与后人类立场。人类中心主义假定只有人类才是文化中的适格主体,技术因而是对人体的模仿或感官的延伸。其中极为典型的,便是多伦多学派代表人物麦克卢汉提出的“媒介即人的延伸”命题。这类目的论观念恰恰是文化技术研究旨在超越的。
Engemann博士进一步指出,文化技术始终先在于人造物及其概念。行走、跳跃等身体技术远比媒介或者工具更为古老,书写、歌唱和计算的技术史相较于文字、音符或数字也更为悠久。所以文化技术研究从各种文化技术的历史系谱与操作逻辑出发,主张要自反性地回归到文化实践中。在文化技术领域,人与人造物之间的对称关系得到了承认,人、符号与人造物共同构建的操作链条成为研究核心。这一操作链条构成了对人类中心主义和媒介决定论的悖反,旨在突破线性的决定论,强调链条环节所具备的负反馈递归特性。
在讲座中,主讲人特意留出了多个提问和讨论的环节,以便与听众能够保持较好的沟通。主持人刘永强副教授以及部分同学都积极参与了讨论,针对递归性、后人类、人类中心主义等问题都做出了具体的讨论。在不同思路的碰撞激发中,此次讲座交流完美落幕。
本次讲座是德国“文化技术”理论系列讲座的一部分,后续还会有两次讲座继续在ZOOM平台举办,欢迎各位师生共同聆听!
图/文:吴宏宇
德国文化研究所
2020年11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