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动态

学术动态

许多教授专题讲座圆满举办

发布者:杨丹旎   发布时间:2021-11-25

 

许多教授专题讲座:文本生命的拓展与延伸——翻译学习中的阅读之“道”

20211124日下午,南京师范大学许多教授应邀为浙大学子作了题为“文本生命的拓展与延伸——翻译学习中的阅读之‘道’”的学术讲座。讲座由浙江大学翻译学研究所所长郭国良教授主持。

许多教授结合个人翻译教学经历,博闻强识,旁征博引,生动、幽默地带领大家思考“如何学好翻译”和“翻译与阅读”两个命题。

对于“如何学好翻译”,许教授结合自身的口译实践与教学,分享了“观照历史、重视理论、加强实训”的感悟。许教授表示,观照历史对于理解翻译的本质及基本问题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翻译史几乎是与语言史同步发展的。对于翻译研究而言,如果了解历史,就会发现当下许多困境在历史上已经有过解答。如清末学者马建忠在《拟设翻译书院议》一文中就专门讨论如何培养国家栋梁之译才。

许教授强调,翻译理论同样非常重要。人们对于翻译有无理论以及理论必要性的争论往往源于对理论的错误认识。他认为,学习翻译理论能够帮助我们培养正确的翻译观,明确理论与实践的互动关系。从历史层面来看,正确的翻译观能够指引我们选择正确的立场,促使我们发挥翻译才能,助力国家社会的建设与发展。从实践层面来看,我们要注重翻译道德与翻译伦理,“瞎翻”要不得,必须采取谨慎、认真的态度。从国际译学层面来看,正是因为西方具有强烈的学科意识,自上而下地建设翻译学科,才有如今译学蓬勃发展的良好局面。

许教授语重心长地告诫同学们,重视理论的同时也应加强实训,包括“勤翻译”、“多阅读”、“多反思”三个维度。正如翻译家思果先生所说,“翻译是艺术,要动手做的,不是谈理论,研究一下,思考一番,就可以学会。翻译像琢玉,可以琢磨个不停”。翻译若一日不练,则必生疏不已。同时,在翻译中带有思考,对翻译能力的提升大有裨益。但如果译而不思,则极有可能助长不良的翻译习气,长久来看大有危害。

关于“翻译与阅读”的关系,许教授指出,阅读是翻译、乃至生命中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阅读与翻译相伴相随。

许教授指出,翻译活动始于阅读。本质而言,译者首先是读者。当然,阅读不仅要关注当前文本本身,也需要留意文本背后的东西,以产生联系,加深理解。其次,关注文本,亦要关注译者。许教授十分赞同意大利语翻译家吕同六先生的看法,“翻译一部文学作品,需要对作家,对另一种语言、另一种文明,有较为深入的理解与研究。”他进一步指出,如果研究能够结合个人喜好,阅读就会更深入。如他本人因为青少年时期对《三国演义》特别热爱,故而在研究中更能理解、体察到美国汉学家罗慕士(Moss Roberts)与邓罗(C. H. Brewitt-Taylor)译本之差异。

最后,许教授强调,应从译本到原本,在文本的阅读与比较中,归纳译者的译介特征,以此提高自身翻译水平和修养。他发现,罗慕士《三国演义》全译本具有丰富的译后注、大胆的主观阐释、详尽的译本后记与附录三大特征。其一,长达142页的译后注对故事情节、历史事实等做出文化性的阐释。如回顾和综述相关历史事件,交代相关人物的重要程度,引用毛纶、毛宗岗父子的批注(以下简称“毛本”),进一步阐释所注情节,同时兼顾所注情节在不同的三国版本、历史史实上的呈现。其二,罗译本的主观性阐释并非凭空创造,而是基于他对三国历史和中国文化的研究,以及对毛本“尊刘抑曹”的一种主观性纠正。其三,如果说罗慕士在译本正文部分更多地展现了中国小说的文学性和中国文化传统,后记和附录则为那些对中国历史文化有兴趣的读者和学者提供了客观详尽的资料。例如,主要人物的简介有助于读者快速熟悉小说人物;按时间顺序所列的三国主要事件有助于读者形成一条三国的时间轴;官职的对照表和缩略语表则为研究三国的学者提供了便利。此外,许教授还注意到罗氏在译本中插入了不少中国作者的图画等非语言符号——包括核心人物的画像、三国中重要战役的军事图、重要历史事件的插画——对文化传播产生了重要作用,客观地展现历史和传统文化。

从罗慕士的翻译与研究的个案,许教授建议同学们当把学术研究与翻译实践结合起来,二者相得益彰。阅读是前置过程,是做好翻译的必要条件。研究则根据个人喜好,在积极响应国家战略需求的基础上,承担起学者的使命、责任与担当。

在互动交流阶段,许教授与同学们阐述了历史资料在翻译研究中的重要价值。他指出,在研究过程中,我们要敢于提出问题,敢于质疑,同时要学会小心求证,合理借助二手资料,在考察材料真实性和可信度的基础上,顺藤摸瓜,从而追本溯源。此外,他还强调当下汉学家、翻译家研究的重要性。

本次学术讲座的分享与讨论持续了两个多小时,深受同学们的喜爱与欢迎。深入的学术交流与互动,不但拓宽了青年学子的眼界,而且助推我院青年学子在翻译研究和翻译实践中的成长。



主讲人简介

许多,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江苏省“紫金文化优青”,南京师范大学“青年学术骨干”。江苏省翻译协会副秘书长、常务理事,南京翻译家协会理事,南京市侨青联委员,江苏省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成员。

从事翻译学研究,出版专著、编著、译著7部,在《外语教学与研究》《外国语》《中国翻译》等重要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主持国家级课题1项、省部级课题2项。获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2014年获江苏省优秀博士论文。


/周畅

/卢巧丹

审校/高睿

浙江大学中华译学馆

浙江大学翻译学研究所

2021年11月25日



联系我们

电话:0571-88206044

邮编:310058

地址:杭州市余杭塘路866

官方微信学生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