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通知

最新通知

通知 | 关于举办2021欧美现代主义文学高端论坛的通知

发布者:杨丹旎   发布时间:2021-12-07


欧美的现代主义研究已有百余年历史,其研究是全方位且深入的。新批评、形式主义、结构主义、解构主义等语言学批评模式与女性主义、马克思主义、精神分析、文化研究、新历史主义、后殖民主义、生态批评、空间批评等解释学批评模式一应俱全,不断推进。近年来,立足中国文化,具有中西互鉴特性的跨文化文学批评正脱颖而出,阐发原创性观点。浙江大学外语学院现代主义研究中心近年来已召开数次国际国内学术会议,推进具有中国视野的欧美文学研究。研究中心举办的学术会议包括:中国首届现代主义与东方文化学术研讨会(2009)、第三届现代主义与东方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2010)、新时代美国文学与中国——全国美国文学研究会第十九届年会(2018)、2020欧美现代主义高端论坛等。本次高端论坛将继续推进中国视野的外国文学研究,四位学者分别以19世纪法国诗歌、20世纪英国小说和21世纪美国诗歌为研究对象,在横跨三个世纪的广阔视野中探索并阐明现代美学、现代主义形神和现代主义理念,展现中国学者对欧美现代主义研究的创新性拓展。

我们诚邀各位专家、学者与研究生参加会议。


【会议时间】

1211(周六)上午8:30-12:00


【会议形式:线上】

腾讯会议ID987-111-784   会议密码:2021;   

(会议设置了等候室,大家填写姓名与学校简称后,稍稍等候即可进入。若进入会场限额已满,请大家通过会议直播参会。)

会议直播:https://meeting.tencent.com/l/NqRRKcqcgg4b  直播密码:2021


【会议日程】



【大会主旨发言摘要】


1.童明教授: 从“应和”到“灵韵”:忧郁的理想催生的现代美学


摘要:以波德莱尔《恶之花》和《巴黎的忧郁》的诗篇为例,阐释作为波德莱尔诗艺中的“应和”(correspondence),以及它如何成为“忧郁的理想”的要素;进而阐述,本雅明如何在研读波德莱尔的基础上形成以美学经验抵御现代异化的理论。“灵韵”是这个美学经验的符号。充实这个美学经验叙述的人包括:波德莱尔、本雅明、孟福特、柏格森、普鲁斯特、梵乐西等现代哲学家和艺术家。这个主旨发言还有一个纵向的维度,将“应和”向华夏古代文明延伸,和庄周梦蝶相关联,形成跨文明的类比,是另一种的应和。


2.钱兆明教授:从杜尚的"眷留”理念到斯奈德的《牧溪的柿子》


摘要:杜尚对后世影响最大的作品为其19151923年创作的《大玻璃》。《大玻璃》传达了杜尚挑战未来的“眷留”理念。对照牧溪13世纪的《六柿图》和杜尚20世纪的《大玻璃》,细读斯奈德21世纪的《牧溪的柿子》,我们会发现斯奈德效仿了牧溪禅门公案 “绕路说禅” 的模式,其激发开悟的手法却似杜尚试图打开第四维度的 “玻璃中的眷留” 。《大玻璃》诱发浮想靠的是 “玻璃中的眷留” 。斯奈德的禅诗激发开悟则是通过在词语与音韵上做文章,让读者捉摸 “弦外之音” 。用 “眷留” 理念阐释斯奈德21世纪的禅诗可以一举两得——在讲清该诗禅意识的同时,弄明白杜尚提升 “陌生化” 诗学,并将之用于探索第四维度的前卫理念。


3.申富英教授论《尤利西斯》中作为文学事件的超物质铭写


摘要:贝克特曾经断言,《尤利西斯》不是一部关于什么事物(something)的小说,而是其本身就是事物(thing)本身的小说,换言之,《尤利西斯》是一部由物书写构成的小说,离开物书写,它就不成其为《尤利西斯》了。在该小说中,物具有了主体性、施事力、建构力等,但这些物的力量和特质均依赖于物的(超)物质性的事件性而实现的,即因物的超物质铭写的断裂而生成的。以《尤利西斯》第一章中的塔楼、镜子、金钱、黑豹、母牛等物的超物质铭写的事件性为例,就可以很好地说明《尤利西斯》中物的事件性,也可以帮助我们厘清该小说许多难解之处。


4. 高奋教授:论弗吉尼亚·伍尔夫《伦敦风景》中的情景交融


摘要:伍尔夫的《伦敦风景》从地理、文化、生活、政治、宗教多方位描写伦敦,表现了伦敦的景观、意蕴和本质。以中国诗学的“情景交融”范畴为参照,可发现物我合一、形神合一、言外之意的“情景交融”观念在伍尔夫的创作思想中有自觉阐发,其源头是她的全球化阅读感悟。《伦敦风景》中6篇随笔均体现主观情感与客观景象融会贯通的特性,其景、情、意层层递进、水乳交融,多层次展现伦敦的形貌、脉络、精神、首脑、情性和生死,揭示伦敦作为大都市的生命情志。其多元境界融合相通于中国诗人王昌龄所提出的“物境、情境和意境”说,兼具由表及里的深度和超然物外的高度。



嘉宾简介】


      童明,加州州立大学洛杉矶校区英语系终身职教授,该校杰出教授郑州大学英美文学研究中心研究员。曾任浙江大学外国语学院兼职教授。《外国文学》、《中国翻译》、《东西方思想》(美国)等学术期刊的编委。近期主要作品有《现代性赋格:19世纪欧洲文学名著启示录》(增订版,北京三联,2019年)、《解构广角观:当代西方文论精要》(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9年);近期论文有《尼采-德里达-卡斯:何为自由游戏的自由》(《外国文学》,2021年)、《酒神生命唤起的情感:悲剧合唱的演变》(《国际比较文学》,2021年)、《浮士德的纠结》(《澎湃新闻-思想市场》,2021年)。


       钱兆明,美国新奥尔良大学英美文学教授、杭州师范大学特聘比较文学讲座教授、曾任浙江大学讲座教授。英文专著有Orientalism and Modernism (1995;中译本2016),The Modernist Response to Chinese Art (2003;中译本2020),East-West Exchange and Late Modernism(2017;获教育部第八届高校科研优秀成果奖二等奖)等;中文专著有《中华才俊与庞德》(2015)、《若谷编》(2018)、《跨越与创新》(2022)等。


      申富英,山东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翻译学院院长、外国语学院副院长,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山东大学杰出中青年学者;兼任中国外国文学学会英语文学研究分会会长、全国美国文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外国文学学会英国文学研究分会副会长、山东省外国文学学会会长;兼任Asian Women 及《外国文学研究》、《当代外国文学》、《浙江大学学报》等期刊的审稿专家,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匿名评审专家;先后在《外国文学评论》、《外国文学研究》、《外国文学》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70 余篇;主持国家级项目5项,省部级项目10余项;曾获山东省优秀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山东省优秀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山东省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等奖项多项。


      高奋,浙江大学外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外国文学研究所所长。兼任全国美国文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外国文学研究会英国文学研究分会常务理事。英国剑桥大学高级研究学者和美国印第安纳大学访问学者。研究领域:英美现代主义文学、英国形式主义美学、比较文学。近期出版专著有:《走向生命诗学——弗吉尼亚·伍尔夫小说理论研究》(2016,获教育部第八届高校科研优秀成果奖三等奖)、《英国形式主义美学及其文学创作实践研究》(2021)、《欧美现代主义文学散论》(2021)等。在《外国文学评论》《外国文学》《浙江大学学报》STYLE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近70篇。主持并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国家重大社科项目子课题1项。


      曹莉,剑桥大学博士。淸华大学外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欧美文学研究中心主任;清华大学新雅书院副院长兼教学委员会主任。先后担任国际大学英文教授协会(IAUPE )联席主席、联合国教科文现代语言文学国际联盟(FILLM )副主席,中国外国文学学会英国文学研究分会、英语文学研究分会副会长,第八届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研究领域:英美文学与批评理论、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大学素质教育与通识教育。出版专著和编著《史碧娃克》《永远的乌托邦》《大学理念与人文精神》《文明的对话与梦想》《文学艺术的瞬间与永恒》等十余部, 论文若干篇。


      刘英,南开大学英才教授,南开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英美文学和文学理论研究。目前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曾主持并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和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以独立和第一作者在CSSCI刊物及其他核心刊物发表论文50篇,专著《书写现代性:美国文学中的地理与空间》(2017商务印书馆)获天津市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2019年出版著作《多元视角下的美国女性主义文学研究》、2006年出版专著《追求和谐:中美当代女作家的共同追求》。兼任全国美国文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外国文学学会英语文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美比较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天津市第五届学科评议组成员。


【浙江大学外国文学研究所】


浙江大学外国文学研究所充分发挥学科交叉的优势,已经形成中西对话、古今交融的外国文学研究特色,提出并实践“创立新理论,实践新方法,实现双一流”的发展理念,目前研究所有教师30余名,其中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1名,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1名,特聘教授1名,“百人计划”人才3名。教授10名,副教授10名,高级讲师2名,讲师12名,包括英国文学、美国文学、俄罗斯文学、法国文学、德国文学、日本文学、西班牙文学等多个研究方向。近年来,学科以一所三中心(外国文学研究所、世界文学跨学科研究中心、现代主义研究中心、中世纪与文艺复兴研究中心)为依托,以两刊一会(A&HCI收录期刊《文学跨学科研究》、ESCI收录期刊《世界文学研究论坛》、国际文学伦理学批评研究会)为平台,以独创理论文学伦理学批评为引领,以三大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为抓手,以大型国际学术研讨会为媒介,推出《文学伦理学批评导论》、《文学伦理学批评研究》(5卷本)、《<缪斯的花园>:早期现代英国札记书研究》、《弥尔顿在中国》、《走向生命诗学——弗吉尼亚•伍尔夫小说理论研究》等标志性成果。在建构文学伦理学批评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推进中世纪与文艺复兴研究、开展现当代文学前沿专题研究、打造文学研究国际中心、推进语言学与话语研究等方面形成优势,在理论创新、引领国际学术话语和服务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方面形成特色。研究所的发展规划是:以国家战略为标杆确立研究核心和范畴,提升外国文学研究的国际性、前沿性和交叉性,发展并强化研究特色。

世界文学跨学科研究中心”聚焦文学跨学科研究,运用伦理学、语言学、哲学、神经科学、认知学等学科的理论方法,对文学文化开展跨学科研究。两刊共刊发50多个国家的论文700余篇;国际文学伦理学批评研究会自2012年成立以来已在10多个国家主举办大型国际学术研讨会及高层论坛20余次,一系列标志性成果在《中国社会科学》、Comparative Literature StudiesStyleA&QQISL 等著名国内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文学伦理学批评理论被第24届世界哲学大会等国际学术组织设立为专项议题,国际权威期刊Arcadia为其出特刊并破例发表社论,Comparative Literature Studies称其“已经成为了解释东方和西方文学文本的重要文学批评理论”。聂珍钊教授主持国家重大招标项目和国家社科项目20余项,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发表论文200篇,论著20余部。

中世纪与文艺复兴研究中心”以中世纪与文艺复兴研究为主,重点聚焦中世纪及文艺复兴时期文学研究同时兼顾西方古典文学,旨在建设欧洲经典文学研究的浙大基地。中心成立以来已连续召开3届专题性国际学术研讨会,出版多部学术专著,主持国家社科重大招标项目和国家社科及省部项目近10项,获教育部高校科研优秀成果二等奖,形成良好国际国内影响力。团队成员担任美国弥尔顿学会、国际莎士比亚协会等多个国内外学术团体或学会的重要职务或期刊编委,并与英国南安普敦大学、澳大利亚纽卡斯尔大学和美国文艺复兴学会(RSA)等建立联系,显示重要的学术影响力。

现代主义研究中心”致力于现当代文学研究,联合俄、法、日、德、西班牙研究所,深入探讨欧亚美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文学,推进外国文学研究的中西对话。迄今已举办“第三届现代主义与东方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新时代美国文学与中国——中国美国文学研究会第19届年会”、“欧美现代主义文学高端论坛”、“纪念鲍里斯·帕斯捷尔纳克诞辰13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等国际国内学术会议20余次,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20余项,在Style、《外国文学评论》等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发表论文200余篇,论著20余部。获教育部高等院校科研优秀成果奖,在中外文学关系研究方面富有影响力。


联系我们

电话:0571-88206044

邮编:310058

地址:杭州市余杭塘路866

官方微信学生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