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动态

学术动态

“紫金港大学生领航论坛·院士巡回讲座”第二期第四场顺利举办

发布者:刘芳   发布时间:2021-12-29

2021年12月28日下午,由浙江大学世界文学跨学科研究中心联合紫金港大学生领航论坛理事会学校共同举办的“紫金港大学生领航论坛·院士巡回讲座”第二期第四场通过线上方式成功举办。欧洲学院院士、维也纳大学特聘教授、浙江大学特聘讲座客座教授VladimirBiti以“Historyvs. prehistory: WaitingfortheBarbarians”(系列报告之七)为题做了精彩报告。本次讲座由华中科技大学承办,华中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陈后亮教授主持,来自校内外的近百名师生线上聆听讲座。

Biti教授首先剖析了库切在《等待野蛮人》中如何系统地“解辖域化”故事场景,将其从物理空间延伸到想象的地理空间,使其与约瑟夫·康拉德的《黑暗之心》、弗兰兹·卡夫卡的《中国长城建造时》和《在流放地》在这个想象的空间中产生共鸣,继而探讨了一个被否定的帝国史前史如何清空了它的既有历史价值。他指出,法官与乔尔上校的关系既指涉了康拉德的《黑暗之心》中的马洛与库尔兹之间的关系,也指涉了卡夫卡的《在流放地》中的探险家和军官之间的关系。但不同之处是,军官和乔尔主张将野蛮人从帝国领土上用暴力驱逐出去,但马洛、探险家和治安官则更倾向于包容和融合。Biti教授认为,库切剥除了他小说叙事权威的犯罪场域,使它们成为互文交流的纯粹“中介”。这种总体趋势在《凶年纪事》和《耶稣的童年》中尤为明显。在这些作品中,互文空间要比物理空间更重要。南非的种族历史为他改写笛福、陀思妥耶夫斯基、康拉德、卡夫卡或贝克特等欧洲作家设定了标准。事实上,他并没有像他声称的那样让自己适应他们的作品,而是将他们融入到他的虚构现实中,以便从其共鸣的互文性中获益。

在互动问答环节,主持人陈后亮教授首先对讲座内容进行了概括和点评。随后Biti教授回答了与会者提出的问题,特别是围绕“后帝国文学与后殖民文学的关系”、“后殖民研究的当下意义”、“如何从世界文学角度理解库切作品”等问题,Biti教授进行了细致而精彩的阐发。

本次讲座受到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当代西方伦理批评文献的整理、翻译与研究”【项目批号:19ZDA292】以及2020“外籍院士浙江大学校园行”项目资助,特此鸣谢。

浙江大学世界文学跨学科研究中心







联系我们

电话:0571-88206044

邮编:310058

地址:杭州市余杭塘路866

官方微信学生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