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动态

学术动态

陈科芳:翻译错误分类和案例分析——基于对外传播译审视角

发布者:朱美洁   发布时间:2022-10-13

      1012日,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稽山杰出学者”、英语学院院长、多语种翻译与国际传播研究中心主任陈科芳教授应邀莅临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为翻译专业带来专题讲座——翻译错误分类和案例分析——基于对外传播译审视角。本次讲座由浙江大学外国语学院郭国良教授主持,吸引了翻译专业多位教师、研究生和本科生参与。



由于长期担任浙江电视台国际频道的英文审校,陈教授在对外宣传和国际传播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和独到的见解。讲座中,陈教授分享了实际工作中的大量案例,还原了翻译和校对的具体过程,并分析、归纳出七类翻译问题和审校意见:表述选词类、语法时态类、查证确认类、逻辑习惯类、规范统一类、建议意见类、译者建议类。 

陈教授着重强调了译者的“搜商”,即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快速查证的能力,向同学们推荐了王华树老师主编的《翻译搜索指南》,还举例介绍了利用互联网进行翻译搜索的一系列技巧,例如:

(一)  在浏览器搜索框内键入“搜索项”+intitle:双语”,可搜得重要表述的参考译文;

(二)  在浏览器搜索框内键入“搜索项”+“siteus”,可搜得美国网页中的此类表述,验证译文的可靠性;

(三)  在浏览器界面选中搜索项,同时键入“Ctrl+F”,可快速定位到页面内的所有该内容;

(四)  遇到拿不准的译法,可采用诱导词查询法,在浏览器搜索框中同时键入“原文”和“待查证译文”,提高查证效率。

陈教授指出,由于中英文在表述方式、语法手段、逻辑习惯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加之外宣新闻对翻译质量和速度要求较高,译者犯错在所难免。为提高翻译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有必要对新闻原稿进行初筛,对常用表述的译文进行规范统一,并允许语言专家介入前期指导。只有在新闻媒体、翻译人员、译审人员等的多方合作下,我们才能以外国读者喜闻乐见的方式讲好中国故事。 

      讲座的最后,陈教授分享了自己的译审心得:尽管现有的学术体系并不看重翻译实践,而且译审工作报酬也并不丰厚,但她仍然出于热爱,挤出时间,承担起这份“小钉子”般的外宣工作,在自我实现的同时践行社会责任。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文字:蔡正伍

图片:李雪飞

审校:高睿


浙江大学中华译学馆

浙江大学翻译学研究所



联系我们

电话:0571-88206044

邮编:310058

地址:杭州市余杭塘路866

官方微信学生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