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动态

学术动态

子衿沙龙第三期活动:郭国良教授“我译故我在”讲座顺利举行

发布者:朱美洁   发布时间:2022-11-22

1117日下午,子衿沙龙第三期活动在外国语学院青荷咖啡吧举行。本次活动特邀郭国良教授为大家带来“我译故我在”的专题讲座,讲座由杜磊博士主持,吸引了众多师生的热情参与。郭国良教授根据自己多年来的文学翻译和教学心得,从“我”“译”“在”三个关键词出发,和大家一起探讨文学翻译的问题。



郭教授从翻译的主体出发,从小我、中我和大我三个层面谈译者与翻译的关系。他认为,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主体性是“由小到大”逐步显现的,是一个从仰视到平视最后到俯视的过程。他选译的作品一定认为优秀的、值得介绍给中国读者的作品,所以他视原作为“圣经”,需要虔诚地阅读,逐字地领会。译者在阅读原作时,要把自己的姿态放低,带着崇敬之心“仰视原作,反复阅读,体会作者的妙笔和巧思这个阅读和体会的过程,也是译者从“小我”过渡到“中我”的过程。只有译者能够真正领悟原作奥义,才能着手翻译。进入翻译操作层面后,译者必须要平视原作因为只有这样,译者才能自如地翻译。随着对原作理解的不断深入,译者翻译的自由度也就越大,有时甚至可以俯视原作,逐渐成长为“大我”郭教授还提到,“我”是一个流动的概念,指的是不断成长、不断进步的译者。正如初次翻译的他和翻译了五十多部作品后的他相比,认知和眼界肯定是不一样的,所以他希望大家在评价和评判一位翻译家时,要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



郭教授认为,好的译本一定建立在好的研究之上。翻译就是他自己的一项研究,并将翻译过程细化为“读”“思”“写”三个环节。第一,不是只有动笔才叫翻译,译者在阅读的时候就已经开始翻译了。翻译包括阅读,译者就是非常特殊的读者;第二,译者阅读的时候就带着思考,思考如何表达才能忠实地再现原文的意思第三,思考过后,译者就可以“写作”(翻译)了。需要强调的是,这三个环节紧密交织,不分先后,同等重要,所以说翻译是一项复杂的活动。郭老师认为,翻译可以视作一种“搏斗”,一种“缠绵”——尤其是长篇小说的翻译作者可能花费好几年的时间与笔下的人物“纠缠”,反复斟酌措辞,贴合原文。他坦言,在翻译过程中会遇到矛盾的地方。随着文学领悟力的提高,他对原文的一些或显或隐的表达会更加敏感,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去思考如何翻译,尤其是双关语、伏笔等作者熔铸在文本间的巧思妙想郭教授表示,由于对翻译思考得更多,近年来翻译速度有所下降,他也失去了一些翻译自己心爱的作者与作品的机会,译者的译途因此常有一份不为他人所知的无奈。但是,他坚信,翻译是一场邂逅、一回遭遇,奇遇,这点永远不变,这是翻译最为迷人的地方虽然目前翻译的重要性已经越来越为人所知,翻译研究的成果也越来越多,但依然不免有学者或老师对翻译与翻译研究持有轻视的态度。他与他们截然相反,一直把翻译看成是一项意义极其重要的人生事业,甚至于自己的生命。

谈到翻译的意义和从事翻译的动力,郭教授表示,首先,翻译会给译者带来强烈的存在感和幸福感。他形容看到自己译著时的心情就犹如农民看到收成,父母见到孩子,那种成就感与喜悦感无与伦比。对他来说,每本书的翻译背后都是一个独特的故事。希望大家以后如果走上翻译之路,一定要从翻译中体验到这种人生的“大确幸”。其次,翻译会延续作品的异国生命。如果我们不去翻译巴恩斯的作品它们就一直只是英国文学;而将其翻译成中文,它们就变成了中国文学的一部分,在中国开始奇妙的文学之旅。相信未来翻译文学会登堂入室,成为中国文学的一部分。最后,翻译可以促进中西文学和文化的交流。郭教授表示,近年来他做翻译的动力主要来自中国的作家群体。在与他们的交流中,他发现不少中国作家具有世界眼光,非常关注外国作品,尤其是当代外国文学作品。他们渴望了解目前外国作者关注什么题材,运用什么创作手法,但是由于语言条件的限制,他们的阅读有赖于译本。也是基于这点,郭教授一贯坚持对原文负责的态度,即原文没有的东西,不要擅自添加;原文有的东西,要想尽一切办法保留。他认为如果简单地采取归化策略来处理外国文学作品,那样的翻译价值甚微,不译也罢!


郭教授的分享引发了在场师生的共鸣和思考。同学们踊跃提问,郭老师也耐心解答了大家的疑惑:

 

Q您一直秉持忠实的翻译观,主张对原文亦步亦趋的翻译。但假设做的外研究,的翻译观是否会改变?认为忠实的翻译观受哪些因素影响

A:无论中译外还是外译中,只要是文学翻译,我认为就必须要忠实。不仅内容要忠实,形式也要忠实。比如海明威的小说常用短句和并列句,少用复杂句和从句。在翻译时,我认为应该保留原作的语言形式,即使这样违背中文的表达习惯。海明威的小说偶尔出现一两个复杂句,这时候他肯定是有特别的考量的,译者最好亦步亦趋翻译。我既然发现了这个现象,感受到了作者的用意,那我一定要翻译出来,如果很难找到合适的表达再现原作,不得已才会选择变通的译法我认为,好的文学翻译就要经得起与原文的对照,抛开原作看译文是具有欺骗性的,可能起来很流畅,但其实是不忠实的。翻译的目的不是传播,文学翻译应该原文靠拢,而不是向读者靠拢。译者不要做读者的保姆,相信你的读者会做出自己的判断。

 

Q:您认为若想做好文学翻译,有必要学习赏析文学作品的理论和方法

A:我认为是有必要的。读懂原文是文学翻译的基础,学习文学批评理论可以帮助提高我们的文学领悟力,进而发现作者的苦心孤诣。如果译者在阅读原作的时候都没有发现这些双关、伏笔等,那自然也不会翻译出来。另外,我认为大声朗读可以帮助感受到原文的奥妙。某种角度讲,英语是声音的语言,所以我上课都要求学生在翻译之前朗读原文感受原文的节奏。

 

Q您最满意自己的一部

A:应该是《水之乡》吧。因为这部作品有很多鲜明的语言标记,翻译时我可以比较好地贯彻我的忠实翻译观。比如原文有很多的破折号,我尽可能全部保留了。我认为作者就是要用不完整的句子打断读者思路,所以译作也应当如此

 

在近两小时的沙龙活动中,郭教授从自身翻译经历出发,与在场师生分享自己做翻译和认识翻译的心得体会,现场气氛热烈。最后,郭教授还将自己的译作大家,希望大家可以在日后的学习生活中感受到文学之美、翻译之美!





 浙江大学子衿学社

2022年11月22日

 

 

 


联系我们

电话:0571-88206044

邮编:310058

地址:杭州市余杭塘路866

官方微信学生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