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动态

学术动态

翻译专业“求是读书会”第四场——张慧玉教授“翻译学术研究入门指南”顺利举行

发布者:朱美洁   发布时间:2022-12-09

      124日晚,浙江大学外国语学院翻译专业“求是读书会”第四讲——张慧玉教授的讲座“翻译学术研究入门指南”以线上方式如期举行,吸引了众多的翻译专业学子以及外校师生参加。活动由翻译学研究所杜磊老师主持。



讲座开始,张教授先提出了三个问题:本科生(研究生)可以做科研吗?本科生(研究生)如何快速科研入门?本科生(研究生)如何实现研究质量提升?对于第一个问题,她介绍了近年来优秀学生与自己合作科研的案例。这些合作成果均发表在了国内权威以及国外SSCI刊物上。她鼓励大家不要为“本科生”的身份所限,只要有“好点子”,找到“研究差距”(research gap),主动积极地和老师沟通,通过努力,本科毕业论文都可以成功发表为“核心”

关于第二问题,张教授表示:着手研究之前,一定要全方位地做好准备。科研“小白”不宜过度沉迷于文献阅读,而应该迅速动手。在研究过程中,无论是选题还是打磨文章,最关键的一点是寻求老师的帮助。老师的学术积累能快速引领学生进入研究情景,老师的发表经验也会为文章修改带来切实可行的建议。对于绝大多数学生而言,毕业论文是人生第一次科研经历。通过收集数据、尝试创新发现、文章构思等等一系列步骤,学生的能力培养与思维品质可以得到全面锻炼,对未来工作、深造裨益良多。

至于如何实现研究质量提升,张教授提出了十条建议:

Tip 1:好的选题是好文章的一半;

Tip 2:巧读文献;

Tip 3:研究方法显特色/特长;

Tip 4:数据最有说服力;

Tip 5:玩转数据;

Tip 6:模仿!模仿!模仿!

Tip 7:好论文都是改出来的!

Tip 8:重视稿件的后期管理;

Tip 9:遇到问题找导师;

Tip 10:行动起来!  

      已经研究过的选题,初学者也可以做但必须独辟蹊径。做研究,要让自己的研究走在前沿,少不了精读文献,写好综述。写文章是一个很需要投入的过程,“科研小白”完全可以从模仿“大家”开始;但模仿不是“山寨”,更不是抄袭,绝不能剽窃。好的文章都是改出来的。张教授现场给大家展示了文件夹中保留的大量论文不同版本,勉励大家不要畏难,以不断的修改完善自己的论文。第一次写文章大家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一定要学会找老师求助。张教授还分享了自己从管理学背景转向翻译学的跨学科研究经历,鼓励大家做研究要勇于突破、挑战自己,找到自身的长处与学术生长点,为自己的学术开辟道路

在短短四十分钟内,张慧玉教授从上述三个问题出发,循循善诱,翔实而又生动地和大家谈了谈科研方法,让本科生、研究生,甚至是老师们都感到受益匪浅。

读书会的第二个环节,翻译专业执行负责人卢巧丹老师介绍了翻译专业的培养方案以及春夏学期的选课指南。卢老师展示了翻译专业的培养目标、培养特色以及培养方案,说明翻译专业的课程分为通识课程、专业课程、个性课程、跨专业模块、国际交流模块以及第二、第三和第四课堂。专业课程包括必修课程和七个模块课程。翻译专业的课程不仅要培养学生的扎实的口笔译实践能力、较强的跨文化能力、一定的翻译理论素养、使用翻译技术提供翻译服务的能力、多学科融合的能力,也要让大家掌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具备家国情怀、国际视野和健全人格。卢老师向大家介绍了翻译专业四年本科的学习规划,希望大家在学习翻译专业课程的同时修读个性课程,实现自主发展。最后,卢老师还分别就20级、21级、22级翻译专业同学2022-2023学年春夏学期的选课进行了细心的指导,为下个学期的学习安排好课程,做好规划。

 

                                      

文:龙新雨

                                    审核:高睿 杜磊

                                  浙江大学中华译学馆

                                  浙江大学翻译学研究所

                                  浙江大学翻译专业基层教学组织


联系我们

电话:0571-88206044

邮编:310058

地址:杭州市余杭塘路866

官方微信学生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