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动态

学术动态

2023文学伦理学批评理论与实践论坛在浙江大学成功举办

发布者:刘芳   发布时间:2023-11-16

2023年11月10日至12日,“2023文学伦理学批评理论与实践论坛”在浙江大学成功举办。来自中国、日本、韩国、越南、泰国、马来西亚等国家和地区、40余所高校的学者提交论文全文,亲临线下会场,共享学术盛宴。本次论坛由浙江大学世界文学跨学科研究中心联合国际文学伦理学批评研究会(IAELC)、《文学跨学科研究》(A&HCI收录)编辑部、《世界文学研究论坛》(ESCI and Scopus收录)编辑部共同举办。

国际文学伦理学批评研究会会长、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浙江大学外国语学院聂珍钊教授,(中国)中外语言文化比较学会会长、《文学跨学科研究》副主编、浙江大学文学院吴笛教授,国际文学伦理学批评研究会副会长、《外国文学研究》主编、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苏晖教授,国际文学伦理学批评研究会秘书长、《世界文学研究论坛》副主编、浙江大学外国语学院杨革新教授,《华中师范大学学报》副主编/编审、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曾巍教授与会主讲并参与交流。

在开幕式上,杨革新教授首先向与会嘉宾和学者表示热烈欢迎,并对文学伦理学批评的理论缘起、发展历程、现实意义、国际传播和影响力以及本次论坛的主题和宗旨作简要介绍。杨教授指出,文学伦理学批评以立足中国、借鉴国外、挖掘历史、把握当代、关怀人类、面向未来为宗旨,致力于构建有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在指导思想、基本观点、理论架构、术语界定等方面充分体现了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本次论坛以一个学会、两个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三个研究中心、四本学术期刊为学术平台支撑,以文学伦理学批评基本理论与研究方法为主题,聚焦伦理身份、伦理选择、斯芬克斯因子等文学伦理学批评的核心术语,旨在为广大文学伦理学批评研究者提供学习文学伦理学批评理论的国际化平台,促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理论体系建构与完善,进一步扩大中国文学理论的国际影响力。

大会主旨报告第一场由聂珍钊教授担任主讲嘉宾,发言主题是“文学伦理学批评的基本理论及其运用”。聂教授指出,文学伦理学批评是一种以文学文本为批评对象,以伦理选择为基础理论,以人类文明三阶段论、伦理选择理论、文学伦理表达论、文学文本论、文学教诲论、语言生成论等为基本观点的文学批评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聂教授强调,文学伦理学批评广泛借鉴和吸收包括伦理学、心理学、哲学、语言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的研究成果,以术语创新带动话语体系创新,在不断完善自身理论体系的同时,还致力用跨学科的研究方法对文学基础理论进行研究,为解决当下文学观念危机和文学理论危机提供新思路,为构建全新的文学理论体系贡献力量。为深化与会学者对“伦理环境”“伦理身份”“伦理选择”等核心术语的理解,聂教授以《寄夫》《静夜思》《关雎》《哈姆莱特》以及《西游记》等经典文本为例,详细解析了伦理身份与伦理选择、自然情感与伦理情感、文学审美与教诲功能之间的辩证关系等。

大会主旨报告第二场由杨革新教授担任主讲嘉宾,发言主题是“文学伦理学批评关键词:伦理身份”。杨教授指出,人类对自我的追问可追溯至古希腊德尔菲阿波罗神庙上刻着的那句意味深长的箴言——“认识你自己”(Know Yourself),它深刻揭示了人如果不能真正认识自己便不能很好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哲学道理。文学伦理学批评同样强调认识自己的重要性,认为每一个人都要经过伦理混沌的阶段,而要走出伦理混沌完成伦理选择就必须从形式和本质上认识自己,即:确认自己的伦理身份。杨教授进一步指出,伦理身份是人生存于人类社会的标识,它既是伦理选择的前提,亦是伦理选择的结果,而明确伦理身份并承担由此而来的责任与义务对人能否做出符合道德的、理性的伦理选择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杨教授强调,在文学文本中,所有伦理问题的产生实际都同伦理身份密切相关。文学作品无论是描写某种身份的拥有者如何规范自己,还是描写人在社会中如何通过自我选择以获取某种身份的努力,都是为人的伦理选择提供道德警示和教诲。

大会主旨报告第三场由吴笛教授担任主讲嘉宾,发言主题是“文学伦理学批评关键词:斯芬克斯因子”。吴教授借助达尔文进化论、美德伦理学、精神分析学说等理论资源,深度剖析了斯芬克斯形象、斯芬克斯之谜、斯芬克斯因子及其伦理价值。吴教授指出,尽管古往今来对“斯芬克斯”形象的解析众说纷纭,但我们依然能够借助伦理视角给予其崭新理解。文学伦理学批评对此提出崭新观点,认为人面狮身的斯芬克斯形象从两个方面阐释了人的本质:一是通过象征强调人在形式上最重要的特点是头脑,而人的头脑实际上是人类经过长期进化而出现的理性,它是决定人之所以为人的决定性因素;二是通过狮身象征性地说明人是从兽进化而来的,人的身上还同时保留着兽的本能,即使人类文明经过伦理选择发展到了今天,人身上仍然还带有斯芬克斯的残留,我们将其称之为斯芬克斯因子。斯芬克斯因子由人性因子和兽性因子两部分构成。基于此,吴教授从斯芬克斯“鸟翼”特征中进一步提取出“神性因子”(divinefactor),并以霍桑《红字》中“神性因子”与“人性因子”的冲突为例,解释了斯芬克斯因子在文学作品中的具体呈现。

大会主旨报告第四场由曾巍教授担任主讲嘉宾,发言主题是“文学伦理学批评:从方法探索到理论建构”。曾教授指出,文学伦理学批评是对20世纪形式主义、精神分析发轫以来文学批评越来越技术化、工具化、精细化的趋势,以及在后现代思潮冲击下消解中心、否定客观真理的话语游戏的反拨。特别是,文学伦理学批评近二十年的发展,向我们展示出一种理论生成的逻辑进路:由具体的问题入手,提出有针对性的方法,再运用于实践中反复探索,同时广泛地与同行以及不同领域的专家交流探讨,接受质疑和批判,并在反思中逐步完善,进而大胆突破,在新的框架下构建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曾教授进一步指出,文学伦理学批评融合了文学批评的语言转向与跨学科转向,既探讨文学的本质、起源、功能等文学基本问题,又追求多学科对话,逐步建构起以伦理选择为架构的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曾教授强调,文学伦理学批评的发展历程对于理论建构至少有四方面启示:一是要有现实针对性,不能为理论而理论;二是要有丰富的实践基础,理论不能脱离实践;三是要有包容的胸怀,不能自我封闭在生造的理论框架之内;四是要有反思精神,不能将理论变成只照他者的镜子。

大会主旨报告第五场由苏晖教授担任主讲嘉宾,发言主题是“文学伦理学批评的关键词:伦理选择”。苏教授指出,文学伦理学批评以伦理选择为基本理论,开创性地提出了人类文明三阶段论,即人类社会发展需要经历从自然选择到伦理选择、最终走向科学选择的过程,而伦理选择是整个选择过程的核心。苏教授进一步指出,人类通过自然选择获得了人的形式,但这次选择只是一次生物性选择,不是对人的本质的选择。因此即使完成了自然选择,此时的人类也不具备从本质上把自己同其他动物区别开来的能力,还需要经历一个道德完善的过程,即伦理选择阶段。苏教授强调,自然选择的方法是自然进化,伦理选择的方法是伦理教诲,而伦理教诲的基本手段就是文学。由此,文学的任务就是描写这种伦理秩序的变化及其变化所引发的问题和导致的结果,为人类文明进步提供经验和教诲,帮助人类完成伦理选择。最后,苏教授从伦理智慧、脑文本和科学选择等方面深入进一步阐释了伦理选择的理论价值。

本次论坛共设置四个分论坛,分别邀请吴笛教授、曾巍教授、杨革新教授、苏晖教授担任点评嘉宾,由四川外国语大学唐果教授、浙江师范大学陈凤姣副教授、中国计量大学郭兰英教授、浙江财经大学詹春花教授主持。四大分论坛围绕文学伦理学批评基础理论与文本分析、文学伦理学批评理论体系探讨、科学选择与科幻文学、伦理教诲与儿童文学、中国文学与文学伦理学批评、英国文学与文学伦理学批评、美国文学与文学伦理学批评、日韩文学与文学伦理学批评、马来西亚的文学研究与文学伦理学批评、中外戏剧与文学伦理学批评、翻译伦理与文学伦理学批评、族裔文学的伦理视角、跨学科与跨媒介研究等议题展开热烈讨论。

本次论坛历时两整天,于12日傍晚进入尾声。杨革新教授在闭幕式总结中指出,作为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我们应当保持初心、砥砺前行,坚持立足中国与借鉴国外相结合,推动中国元素、中国特色、中国实践的原创理论走向世界。文学伦理学批评自2004年提出以来,已走过近20年发展历程,得到了国内外学界的广泛认可,为建设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以及中国学术“走出去”贡献力量,这是所有文学伦理学批评研究者共同努力的结果,是集体智慧的体现。最后,杨教授呼吁学界同仁共同推进文学伦理学批评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

文学伦理学批评理论与实践论坛本着务真、务实、务学的办会理念,致力于为学者提供学习文学伦理学批评理论和方法的国际化平台,以卓有成效的实践切实助力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建设,以及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2024文学伦理学批评理论与实践论坛暨第四届文学伦理学批评国际研修班拟于2024年暑期在浙江大学举办,热忱欢迎国内外学者与会交流。本次论坛受到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当代西方伦理批评文献的整理、翻译与研究”【项目批号:19ZDA292】以及“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特此鸣谢。


浙江大学世界文学跨学科研究中心

20231112



联系我们

电话:0571-88206044

邮编:310058

地址:杭州市余杭塘路866

官方微信学生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