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立足中国文化,倡导中西互鉴的跨文化研究在中国外国文学界日益受到重视,阐发诸多原创观点。浙江大学外国语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现代主义研究中心近年来已召开数次国际国内学术会议,推进具有中西融通视域的欧美文学研究。研究中心举办的学术会议包括:中国首届现代主义与东方文化学术研讨会(2009)、第三届现代主义与东方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2010)、新时代美国文学与中国——全国美国文学研究会第十九届年会(2018)、2020欧美现代主义高端论坛、2021欧美现代主义高端论坛、2022西方文学与中国文化高端论坛等。本次高端论坛由浙江大学外国语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和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联合主办,我们将继续推进中国外国文学的跨文化和跨学科研究。四位主旨发言学者聚焦英美现代主义电影、美学、戏剧和小说,在中西融通的视域中探索并阐明中西文艺创作在理念意蕴、形式技法上的碰撞、交融和创新,展现中国外国文学研究的视域、方法和境界。
我们诚邀各位专家、学者与研究生参加会议。
一、会议时间:2023年12月10日(周日)上午8:30-12:00
二、会议形式:线上,腾讯会议:853-747-189
(会议设置了等候室,大家填写姓名与学校后,稍稍等候即可进入。若进入会场限额已满,请大家通过会议直播参会。)
三、会议直播:哔哩哔哩b站搜索用户名“荷花班”观看直播
或https://b23.tv/NZmFTo5
四、会议日程:
时间 | 议程 | 主持人 |
08:30-08:40 | 开幕式:浙江大学外国语学院赵佳副院长致开幕辞 | (浙江大学副教授,英文系副主任) |
08:40-08:45 | 线上合影 |
|
08:45-11:35 | 主旨发言 |
|
08:45-09:15 | 钱兆明(美国新奥尔良大学教授、北京外国语大学特聘教授) 21世纪现代主义电影的跨越与创新 ——以李安三维电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为例 |
张剑 (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
|
09:15-09:45 | 陶家俊(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 论中国古典气韵论影响下罗杰·弗莱的性灵美学思想 | |
09:45-10:05 | 评议与问答 | |
10:05-10:35 |
杨莉馨(南京师范大学教授) 利顿·斯特拉齐《天子》的中国想象与“布鲁姆斯伯里人”的现代性批判
| 曹莉 (清华大学教授) |
10:35-11:05 |
高奋(浙江大学教授) 论弗吉尼亚·伍尔夫《雅各的房间》中的“虚实相生”
| |
11:05-11:25 | 评议与问答 | |
11:25-11:35 | 闭幕式 | 何辉斌 (浙江大学教授) |
五、大会主旨报告摘要:
1.钱兆明教授:21世纪现代主义电影的跨越与创新——以李安三维电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为例
摘要:21世纪现代主义是现代主义研究绕不过去的一个理论概念。从理论到理论高头讲章,未必能把这一概念讲清楚。拙著《跨越与创新》(2023)摆脱以往研究理论概念的定式,带读者走进一部部优秀的21世纪现代主义作品——三首诗歌、一篇评论、一座建筑、一部小说、一部电影——边解读作品,边引导读者感悟21世纪现代主义的特征。鉴于现代主义电影跨越度最高、开创性最强,本讲单讲李安根据加拿大同名小说改编的21世纪现代主义电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2012),跟大家一起探索该电影如何用高科技开拓新视野,展现主人公充满梦幻的内心世界,跨越东西文化、多种媒体,创新多元化、开放式的主题。开拓新视野、展现充满梦幻的内心世界、跨文化、跨媒体,正是不同形式21世纪现代主义共同的特点。
2.陶家俊教授:论中国古典气韵论影响下罗杰·弗莱的性灵美学思想
摘要:从跨文化影响视角考察,中国古典气韵论影响了英国现代主义美学家罗杰·弗莱的性灵美学思想。20世纪初中国古典气韵论通过汉学话语、文物鉴评的专业和科学话语、现代主义美学话语与弗莱的现代主义美学融合,形成与他扎根西方现代美学传统的形式主义美学平行的性灵美学思想。弗莱的性灵美学以艺术家、艺术品、艺术审美为三维,统摄艺术家的精神生命、艺术品的自足生命和审美鉴赏中的审美情感,以艺术家内在精神生命的外化溢射和感知还原为双向生成结构。性灵美学为从比较文明视角研究世界文学和艺术提供了新的思想资源。
3.杨莉馨教授:利顿·斯特拉齐《天子》的中国想象与“布鲁姆斯伯里人”的现代性批判
内容摘要:作为英国现代传记艺术大师利顿·斯特拉齐一生中唯一的一部戏剧,《天子》从一位西方作家的视角表现了中国紫禁城内的神秘生活,在误读和重构中国文化的过程中表达了“布鲁姆斯伯里团体”现代主义者对现代西方文明的反思与批判,传递了“布鲁姆斯伯里人”真诚的文化批判立场、社会改革理想与美学追求,与他的诸多传记作品具有异曲同工之妙。
4. 高奋教授: 论弗吉尼亚·伍尔夫《雅各的房间》中的“虚实相生”
内容摘要:弗吉尼亚·伍尔夫在小说《雅各的房间》中,通过虚化现实主义创作要素以表现人类的心灵和激情,创立了虚实相生的现代主义小说原创形式。其创作思想源自英国布鲁姆斯伯里文化圈的形式主义美学思想,而创作技法则借鉴了古希腊戏剧的非个性化叙事模式和中国虚实相生的作品。以中国诗学范畴“虚实相生”为参照,可揭示伍尔夫在虚化情节、人物、背景等写实要素的基础上,独具匠心地运用了四种虚实相生的方式:用“声音”突显生命性情;用“内外聚焦”表现心身合一的生命整体;以“物象并置”表现非个性化生命诗意;以“意象”揭示生命本质。
五、主旨报告嘉宾简介:
钱兆明教授,北京外国语大学英美文学硕士,师从王佐良、许国璋。1986年赴美国杜兰大学研习庞德、威廉斯等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大师,1991年获哲学博士学位。历任耶鲁大学拜纳基研究员,新奥尔良大学副教授、教授、校长教授(Chancellor’s Professor),浙江大学“永谦”讲座教授、现代主义研究中心主任,杭州师范大学“钱塘学者”特聘教授、“师从名师工程”导师,北京外国语大学特聘教授。英文著作有:Orientalism and Modernism(美国耶鲁大学基金项目;美国杜克大学出版社,1995年;中译本, 2016年)、The Modernist Response to Chinese Art(美国国家人文基金项目;美国弗吉尼亚大学出版社,2003年;中译本, 2022年)、Ezra Pound’s Chinese Friends(美国哲学家学会基金项目;英国牛津大学出版社,2008年)、East-West Exchange and Late Modernism(美国弗吉尼亚大学出版社,2017年; 教育部第八届高校科研优秀成果奖,二等奖)等;中文著作有:《中华才俊与庞德》(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中央编译出版社,2015年)、《若谷编》(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8年)、《跨越与创新:西方现代主义的东方元素》(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重点项目;北京大学出版社,2023年)等。
陶家俊教授,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文学博士、美国加州大学人文研究所西方批评理论博士后,教育部新世纪人才,英语文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英国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外国文学学会理事,文学人类学研究会理事。主要研究方向:英语文学与跨文化研究、西方批评理论、后殖民研究、文化研究、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研究。主要学术著作包括:《文化身份的嬗变——E.M.福斯特小说和思想研究》《思想认同的焦虑——旅行后殖民理论的对话和超越精神》《文学、权力与主体》《认同的边界:论文化认同与文化转化》《认识哈代》《形象学研究的四种范式》《跨文化的文学场:20世纪中英现代主义的对话和认同研究》。发表学术论文近一百篇,其中代表性学术论文包括《身份认同导论》《创伤》《同一与差异:从现代到后现代身份认同》《跨文化视阈中的文学关联——论萨义德、劳伦斯和卡桑诺瓦的文学关联理论》《英国现代主义者对中国古典文明的美学阐释》《G.L.迪金森的现代主义人本美学观及其儒学根源》《论中国古典气韵论影响下罗杰·弗莱的性灵美学思想》。承担的科研课题包括: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思想认同的焦虑:旅行后殖民理论中的对话与超越精神”;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跨文化的文学场:20世纪中英现代主义的对话与认同”;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子项目“新中国60年阐释学的引进与读者理论研究的考察与分析”;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英国现代主义对中国古典文明的美学阐释”等。主要科研获奖:北京市第十一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辽宁省第三届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成果一等奖等。
杨莉馨教授,南京大学文学博士,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生导师、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学科带头人。曾先后任美国印第安纳大学比较文学系访问学者、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级研究院驻院学者、台湾大学人文社会高等研究院客座教授和英国圣安德鲁斯大学英文学院访问教授。主要从事中外文学-文化关系、英国文学、女性文学等方面的研究,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弗吉尼亚·伍尔夫小说美学与视觉艺术关系研究”、“‘布鲁姆斯伯里团体’现代主义运动中的中国文化元素研究”和“《伯灵顿杂志》与中国艺术美学西传研究”,已出版《西方女性主义文论研究》、《异域性与本土化:女性主义诗学在中国的流变与影响》、《伍尔夫小说美学与视觉艺术》、《“布鲁姆斯伯里团体”现代主义与中国文化关系研究》等专著9部,出版《阁楼上的疯女人:妇女作家与十九世纪文学想象》等译著6部。
高奋教授,浙江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外国文学研究所所长。兼任全国美国文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外国文学研究会英国文学研究分会常务理事。英国剑桥大学高级研究学者和美国印第安纳大学访问学者。她致力于中西跨文化研究,倡导并实践用中国诗学解读英美文学,已出版10余部学术著作,近期专著有:《走向生命诗学——弗吉尼亚·伍尔夫小说理论研究》(人民出版社,2016)、《英国形式主义美学及其文学创作实践研究》(浙江大学出版社,2021)、《欧美现代主义文学散论》(南京大学出版社,2022)等。在《外国文学评论》、《外国文学》、《浙江大学学报》、STYLE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70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弗吉尼亚·伍尔夫小说理论研究”、“英国形式主义美学及文学创作实践研究”、“中国诗学范畴观照下的弗吉尼亚·伍尔夫小说研究”等3项,国家重大社科项目子课题1项。主持国家一流本科生课程“英语文学名著精读”。获得教育部第八届高校科研优秀成果奖三等奖,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多项。
六、主持人简介:
张剑教授: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AMI核心集刊《英语文学研究》主编、学科评议组成员、全国英语文学研究分会副会长、全国诗歌研究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主要研究领域为英美诗歌和中外文学关系。曾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苏格兰艺术委员会研究基金等重要科研项目。主讲国家级精品课程“英语文学概论”,国家级一流课程“英语诗歌赏析”,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主要著作包括《T.S.艾略特:诗歌和戏剧的解读》、《英语文学的社会历史分析》、《燕卜荪传》、《现代苏格兰诗歌》等,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和《光明日报》《中华读书报》等刊物发表论文100余篇。
曹莉教授,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外文系长聘教授,博士生导师,欧美文学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外国文学学会英国文学研究分会副会长、英语文学研究分会副会长、第八届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主要著作和编著有:《史碧娃克》《永远的乌托邦》《大学理念与人文精神》《文明的冲突与梦想》《艺术人文》《文学艺术的瞬间与永恒》《新旅程》《剑桥批评:中国与世界》等。
主办单位:浙江大学外国语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
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
2023年12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