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动态

学术动态

美国北伊利诺伊大学威廉·贝克教授“艾略特诗歌的互文性”讲座顺利举行

发布者:朱美洁   发布时间:2024-05-13

      511日上午,应浙江大学外国语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与现代主义研究中心邀请,威廉·贝克(William Baker)教授为外院师生做了题为“Intertextuality in T. S. Eliot’s Poetry”的线上讲座。贝克教授是美国北伊利诺伊大学资深教授、浙江大学海外原味课程特聘教授(曾任)、浙江大学中世纪与文艺复兴研究中心CMRS国际顾问,已出版学术著作3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180余篇。讲座由外国文学研究所所长高奋教授主持,来自浙江大学、清华大学、南京大学、厦门大学、杭州师范大学等高校的学者和学生参与了本次讲座。

讲座伊始,贝克教授从“intertextuality”一词出发,讲解其概念缘起、具体内涵和关键要素。以艾略特的早期诗作《普鲁弗洛克的情歌》为文本,贝克教授从形式和内容两方面详细分析了该诗歌的互文性,指出互文对于奠定基调、突出主题、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他选取了《荒原》的部分文本进行诠释,解读了杰西·韦斯顿、埃兹拉·庞德等作家对该作品的影响。此外,贝克教授还阐释了《四个四重奏》与古希腊作品和《圣经》的联系。

接着,贝克教授以猫这一意象为切入点分析艾略特诗歌的互文性、现代性和幽默感,具体分析了“Macavity: The Mystery Cat”一诗在形式上的非传统化特征,比如每小节的诗行数量不一,诗行之间格律不同,押韵格式出现变体等等。随后,贝克教授总结了艾略特诗歌与古希腊罗马文学、《圣经》、印度教经文等作品的互文,指出艾略特作为现代主义和互文性的代表人物,深入思考了现在、过去和未来等时间的多重内涵,努力超越自我,揭示人类的共性。

      讲座尾声,贝克教授耐心解答了师生的疑问,比如艾略特诗歌与瓦格纳歌剧的互文等。最后,高奋教授对讲座作了总结,指出贝克教授的讲座深入分析了互文性在艾略特作品中的运用,揭示其互文性在超越个人视野、揭示人类共性中的作用和价值,为学术研究提供了范例。讲座在热烈掌声中圆满结束。



/图 李中海

浙江大学外国文学研究所现代主义研究中心

2024513



联系我们

电话:0571-88206044

邮编:310058

地址:杭州市余杭塘路866

官方微信学生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