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动态

学术动态

多变量概率语法研究论坛顺利举行

发布者:刘芳   发布时间:2024-05-14

2024年5月12日,由浙江大学外国语学院主办,浙江大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所和浙江大学文学风格计算创新团队承办的“多变量概率语法研究论坛”在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顺利举行。来自北京外国语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四川外国语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浙江大学以及多所在杭高校的近80位师生参加了此次论坛。论坛分为专家主旨报告和青年学者报告两部分。

开幕式环节,浙江大学外国语学院邵斌教授致开幕词,他向与会师生介绍了本次论坛主题的由来,强调了多变量分析方法以及以概率为基础的语言研究的重要性,希望与会师生关注概率语法以及语言本体研究。

论坛主旨报告阶段异彩纷呈。北京外国语大学许家金教授做了题为《大语言模型与语境共选研究》的主旨报告,他展示了大语言模型强大的生成功能,阐释语境共选的理论建构观(Co-selection as a theoretical construct)。许教授以及他的博士生李维静、博士后黄鼎分别从Naked Eye的扩展意义单位、学习者口语中的交互主观性以及英文绘本中的矛盾冲突分析三个案例研究,展示了大语言模型在数据标注方面的优势,探讨了语言和非语言现象背后的语境共选机制。

上海外国语大学雷蕾教授的报告题为《汉语的可读性研究:测量与应用》,雷教授介绍了作为文本重要语言特征的可读性的研究现状,并呈现了其团队最新开发的汉语文本可读性测量工具AlphaReadabilityChinese,该工具通过词汇、句法、语义三个维度、九个语言指标对汉语文本可读性进行测量。雷教授以汉语课本难度识别、科技杂志与社科杂志文本差异以及金庸和古龙小说可读性差异三个案例,论证了该工具的适用性。

四川外国语大学吴淑琼教授做了题为 “Antonym Order in English and Chinese Coordinate Structures: A Multifactorial Analysis”的报告,吴教授首先从认知语言学的量化转向切入,解释了其与语料库语言学融合研究的可能性与合理性。接着,吴教授从概念界定、理论基础、实操步骤、具体应用等方面介绍基于语料库的行为特征分析法。最后,吴教授详细介绍了英汉并列结构中反义词共现顺序的多因素分析研究。

中国人民大学要新乐教授主旨报告题目为“英语时体的多变量分析”。基于历时语料库,要教授分享了其美国英语时体标记多变量分析成果,揭示了时体标记中语境变化的规律。通过比较阿根廷西班牙语,要教授发现两种语言时体语法化标记存在多重相似之处。她强调,结合语言学其他分支的理论与实证成果,语料库研究能够为语言现象提供更真实和深刻的解释。


在青年学者报告论坛上,中国人民大学王智超博士做了“法语副词trèsbien交替互换的多因素分析”的报告。他基于法语文本语料库,阐述了话语标记、句法位置、形容词副词极性、动词时态及主语人称等因素对两个副词选择的影响,揭示了法语副词使用的细微差异及多变量分析方法的实用性。

浙江大学外国语学院的蔡颖莹博士后做了“英语心理形容词介词补语交替的多因素分析”的报告,她运用美国当代英语语料库(COCA)的详实数据,揭示了“angry + 介词补语”构式中,介词选择受到语义、句法及语域特征的共同影响。通过随机森林和条件推断树模型的应用,她的研究为理解这一语言现象提供了更细致的视角。

浙江大学外国语言文学专业张翼博士进行了“语言接触视域下的概率语法:以英语it-分裂构式为例”的报告,对语言接触与形态句法变异界面进行了深入探讨。张翼博士细致地展现了不同世界英语变体内的异质性,并强调了语言接触强度与英语形态句法变异程度的负相关性,为理解接触影响下的概率语法机制提供了强有力的实证分析。她还进一步探讨了句法配置、语义整合与社会语言因素的相互作用,为it-分裂构式的句法理解提出了新颖见解。

本次论坛促进了多变量概率语法学术成果的分享与交流,为与会师生提供了多变量分析视角下的前沿语言研究,还探讨了大语言模型在多变量分析及概率语言研究中的应用。在浙江大学外国语学院邵斌教授的总结中,本次论坛圆满落下帷幕。与会老师和同学一致认为,本次论坛是一次小而精的会议,从中受益匪浅,本次会议也必将对我院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的学科建设产生积极影响。

图|燕俊昊、吴欣莹

文|林淑琪、吴欣莹、蔡颖莹

审核|邵斌

浙江大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所

浙江大学文学风格计算创新团队



联系我们

电话:0571-88206044

邮编:310058

地址:杭州市余杭塘路866

官方微信学生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