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5日由浙江大学世界文学跨学科研究中心主办的紫金港跨学科国际讲坛2024年第9期“领航前沿讲座”在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成功举办。美国华盛顿大学荣休教授、《现代语言季刊》(A&HCI)前主编马歇尔·布朗(Marshall Brown)教授以“啃噬心灵的牙齿:解读艾米莉·狄金森(Teeth Gnawing at the Soul: Interpreting Emily Dickinson)”为题作精彩讲座,讲座由浙江大学世界文学跨学科研究中心杨革新教授主持,浙江大学外国语学院本硕博学生共同参与。
在讲座中,Brown教授首先总结了惠特曼的诗歌特点,其妙处就在于将万物融合于个体之中,从中可以看到男子气概(masculinity)与女性气质(femininity)的共存。这种包容的共存是温柔的、慷慨的,它创造了同情的可能性,也创造了内部理解(internal understanding)的可能性。惠特曼的诗歌风格热情奔放、情感丰沛,但读者能够从热情中体会到一层神秘(mystery)。惠特曼是浪漫的诗人,也是孤独的歌手,他的文字不仅是一首诗,更是一场想象力的盛宴(feast)。
随后,Brown教授解析了艾米莉·狄金森(Emily Dickinson)的诗歌。狄金森生前只出版了10首诗,在她过世后,她的家人才陆续出版了她的其他诗作,因此狄金森被称为“隐士诗人”(Hermitpoet)。狄金森的诗歌涉猎许多不同的主题,包括自然(nature)、爱情(love)、死亡(death)、战争(war)等。在Poem359中,狄金森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对自然的深刻感知与热爱,她将一只“鸟”以诗性的方式展现在读者面前,让“鸟”超脱现实中的动物成为一种诗歌的存在。在“A Poem of Death”中,狄金森以拟人化(personification)的手法描绘死亡——她不能停下脚步等待死亡,所以死亡主动前来迎接她,他们经过学校、田野、落日,最终到达一座象征“坟墓”的房子。狄金森在诗歌的最后提到,或许已经过了几个世纪,但似乎比一天还要短,她最终发现马头指向的方向一直是“永恒”。Brown教授指出,在这首诗中狄金森用一种充满哲理性(philosophical)的方式描绘了对于时间流逝、死亡和生命本身的认知,这也是她作为一名女性诗人的独到之处。在“A Poem of War”中,狄金森同样使用了拟人化手法,将“枪”赋予人的特性,探讨了关于战争和暴力(violence)的主题——枪和使用枪的人无法分割,因为枪只有杀戮的力量,却没有死亡的力量。这种隐喻(metaphor)与象征(symbolize)相结合的手法生动地体现了狄金森对于战争残酷现实的理解。最后,Brown教授提到,狄金森的诗歌中充斥着神秘的情感与“无意识”(unconsciousness),强调时间、历史与永恒,将社会与家庭看作有机体的单位,这种神秘情感与“无意识”也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哥特风格中的情感深度。
在讨论环节,杨革新教授和Brown教授就“英美浪漫主义”系列讲座展开回顾。在本学期讲座中,Brown教授通过生动形象的讲解将大家带入诗歌与浪漫主义的世界。杨革新教授指出,诗歌侧重于“感受”,而“感受”更多时候是一种体验和氛围,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获得的。本课程的主旨就是以一种有趣的、富有感受性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英美浪漫主义,并对其产生兴趣。最后,Brown教授送上祝愿,并邀请大家未来有机会时去往波士顿继续探讨浪漫主义。至此,本学期系列讲座圆满结束。
本次讲座受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当代西方伦理批评文献的整理、翻译与研究”【项目批号:19ZDA292】资助,特此鸣谢。
“紫金港跨学科国际讲坛”是以浙江大学的主校区紫金港校区为主场命名的国际大讲坛,旨在为从事人文研究,尤其是为从事文学研究的国内外广大学者群体,提供一个探讨新理论、寻找新方法、传播新思想、交流新信息的跨学科国际交流平台。作为浙江大学世界文学跨学科研究中心基础建设的一部分,“紫金港跨学科国际讲坛”将按类别、分系列推送国内外一流学术成果,开展前沿研究学术活动。讲坛将分为国际一流水准的“领航前沿讲座”,国际一流成果的“领航成果推送”,面向青年学者的“领航跨学科论坛”和面向本科生和硕博研究生群体的“大学生领航论坛”四种主要类型开展学术活动。
文、图:张采伊
主办单位:浙江大学世界文学跨学科研究中心
2024年6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