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动态

学术动态

“2024文学伦理学批评跨学科高端会议”在马来西亚成功召开

发布者:刘芳   发布时间:2024-08-30

202481619日,由浙江大学世界文学跨学科研究中心联合马来亚大学中文系共同主办的2024文学伦理学批评跨学科高端会议”在马来亚大学成功举办。会议旨在联合马来西亚学者共同探讨文学伦理学批评在东亚地区接受与应用的可能性,探讨人工智能时代文学伦理学批评理论体系与话语体系建构有效路径

浙江大学外国语学院文学跨学科研究团队成员聂珍钊教授、王永教授、杨革新教授、孙艳萍老师、苏忱老师、姜磊老师和任洁老师受邀出席会议,并作大会主旨发言。马来亚大学中文系潘碧华Fan Pik Wah教授、李紫薇Florence Kuek教授、谢依伦Chia Jee Luen教授赖静婷Lai Chin Ting老师、张惠思Teoh Hooi See老师、蔡晓玲老师以及硕博学生五十余人与会交流。

马来西亚华文作家协会会长马来亚大学中文系主任潘碧华教授在致辞中指出,聂珍钊教授于2004年提出文学伦理学批评理论,经过20年的发展,理论已逐步成熟。文学伦理学批评作为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批评方法,推动了马来西亚文学与文化研究的国际化进程马来西亚学界不仅积极接受这一理论,还致力于将其融入到马来西亚的文化语境中,以提高其在马来西亚文学研究上的适用性。

英国国家学术院外籍院士、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浙江大学外国语学院聂珍钊教授在题为“理论与思潮之辨文学伦理学批评的基本观点的主旨发言中首先辨析了理论与思潮的不同指出文学伦理学批评是一种以文学文本为批评对象,以伦理选择为基础理论,以人类文明三阶段论、伦理选择理论、文学伦理表达论、文学文本论、文学教诲论、语言生成论等为基本观点的文学批评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近十年来,马来西亚学术界对文学伦理学批评展现出高度包容且开放的接受态度,令人欣慰。

浙江大学世界文学跨学科研究中心主任、浙江大学外国语学院杨革新教授在题为“人工智能时代文学的危与机”的主旨发言中指出,在“作者之死”理论带来的不确定性空间中,人工智能逐步进入文学创作领域,并在某种程度上成为对作家概念的最后一击作为人文学者,我们应该以科学的态度积极应对该现象,从科技发展带来的挑战中寻找转机与出路,而非简单地预言文学的终结。

浙江省比较文学与外国文学学会会长、浙江大学外国语学院王永教授在题为“数据统计分析在文学研究中的运用”的主旨发言中指出,数智技术的发展不仅使社会生活发生了重大变革,也为学术研究带来了很大便利。王教授采用两个案例介绍文学与数字结合的两种研究范式:1)文学研究的研究,即研究趋势分析;2)文学文本的研究,继而以研究问题为目标,确定须提取的数据,以语料库为数据来源,提取相关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以此为线索,对相关作家文学文本的创作特征做深入阐释。

浙江大学外国语学院英文系副主任孙艳萍老师在题为“通过大学生伦理文学批评跨学科研究领航论坛培养学生的全球能力”的发言中指出当前的高校教育日益重视培养学生的全球胜任力,包括跨文化交流力和国际理解力。在此背景下,大学生领航论坛作为一个国际学术平台,通过伦理教诲、跨学科研究、多国环境和实践体验,有效地促进了大学生全球胜任力的发展。在论坛的全面支持下,学生参会者们能够更深入地理解自己及他人的文化,深入理解“人类共同体”理念,并认识到人类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的可行性与重要性。

浙江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助理苏忱的发言题目为“对萨缪尔·贝克特的《快乐的日子》中老年人自主性的再思考”。她重新审视了塞缪尔·贝克特戏剧《快乐时光》中的老龄化和自主性主题,聚焦剧中角色温妮的经历、独白和与世界的互动,并将之与强调尊严、真实性和相互依赖的非传统老年人自主性观点结合起来。苏教授认为,贝克特的《快乐的日子》提供了重新思考社会对老龄化的态度的视角,倡导承认老年人的自主性,以应对现代社会中微妙而普遍的年龄歧视。

浙江大学世界文学跨学科研究中心办公室副主任姜磊老师在题为“《安娜·卡列尼娜》的伦理选择研究”的主旨发言中,回顾了托尔斯泰创作《安娜·卡列尼娜》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手稿和不同版本的构思。认为,不同版本的构思证明了作家创作的不同文学脑文本,它们之间在情节和人物形象等方面的显性差异体现了作家此间所做的伦理选择,折射出作家的矛盾伦理观。

《文学跨学科研究》编辑部主任任洁老师在题为“伦理身份与人工智能时代的文学伦理学批评”的主旨发言中指出,文学伦理学批评致力于探析身份与文本的关系,尝试在作者、文本、读者和语境等要素间的互动关系中建构公共理性交往文化氛围,以更大程度发挥文学的挥教诲作用。伴随着AI文学的诞生,文学伦理学批评探索建构适用于AI时代文学批评的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并在人物身份、作者身份、读者身份的认知方面提出新观点。

文学作为人类精神文化的重要载体,具有独特的伦理价值和社会功能。通过文学伦理学批评的跨学科研究,可以更加深入地挖掘文学作品的伦理内涵,揭示其背后的社会历史背景和文化心理机制,为当代社会的道德建设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此外,面对复杂多变的现实问题和学术挑战,只有打破学科壁垒,加强跨学科交流与合作,才能共同推动学术研究的深入发展,为人类社会的进步贡献智慧和力量。本次会议的成功举办是浙江大学世界文学跨学科研究中心马来亚大学学术合作的重要里程碑,将切实推进文学伦理学批评在东亚地区的传播、接受和研究。

本次活动受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当代西方伦理批评文献的整理、翻译与研究”【项目批号:19ZDA292】资助,特此鸣谢。


浙江大学世界文学跨学科研究中心

2024829


联系我们

电话:0571-88206044

邮编:310058

地址:杭州市余杭塘路866

官方微信学生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