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动态

学术动态

著名汉学家、翻译家白亚仁教授讲座“《徐霞客游记》的翻译:挑战与乐趣”顺利举行

发布者:刘芳   发布时间:2024-09-13

910日上午,著名汉学家、翻译家、美国波莫纳大学亚洲语言文学系教授白亚仁(Allan Barr)应邀为外国语学院师生带来题为《徐霞客游记》的翻译:挑战与乐趣的学术讲座。讲座由卢巧丹老师主持,吸引了众多师生参与。

白亚仁教授首先谈到《徐霞客游记》在用词上有很多让现代读者难以辨清的地方,自然地引出了在翻译《徐霞客游记》时的第一个挑战,即译者该如何理解、如何翻译徐霞客描写的景物。如他在翻译()”这个字时,《汉英学生古汉语字典》(A Student’s Dictionary of Classical and Medieval Chinese)给出了悬崖(Cliff)和山洞(Cave)两种释义。对此,白亚仁教授提出两种应对方式。第一,译者在语境中考察古汉语的意义。白亚仁教授举了《游武夷山记》中望庵后有路可上,遂趋之,得一巖()”的例子,结合上下文,可知此处巖()应该翻译为山洞(Cave)。第二,考察原著中的风景来加深对原著的理解。白亚仁教授分享了他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上林县三里镇为期两周的实地考察。期间,他走遍了徐霞客书中描绘的喀斯特地貌,观赏了书中描绘的北流勾漏山和上林青狮南洞内的岩溶地貌。这些经历为白亚仁教授后续的翻译工作展开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接着,白亚仁教授介绍了《徐霞客游记》的主要内容,包括名山游历(约占全文的8%)和西南地区的探险(约占全文的92%),涉及不同地区的自然人文景观、风俗习惯等多个领域。这便引申到翻译时的第二个挑战,即如果不准备翻译原著的全部内容,用什么标准来挑选最值得翻译的片段。他介绍了两本《徐霞客游记》的英译本,李祁翻译的The Travel Diaries of Hsu Hsia-k'o和李伟荣、卢长怀以及贾秀海翻译的徐霞客游记汉英对照版Travel Accounts of Xu Xiake: Chinese-English Bilingual Edition指出传统译本更关注书中的名山游记,而对西南地区的关注较少,而且由于翻译版本较老,在美国的传播度也不高。白亚仁教授结合他对美国读者可能对《徐霞客游记》感兴趣的内容的思考指出,一方面,风景的翻译较为困难,对当代读者的吸引力也较小;所以他更关注徐霞客旅行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以及与人交往的记述,认为这些片段的对于读者更有趣味和意义。另一方面,他也一直致力于书中西南地区部分的翻译,以弥补过往译本的空缺。

在总体介绍完在翻译过程中遇到的两大挑战与应对方式后,白亚仁教授也讲述了在翻译过程中的乐趣。他首先分享了徐霞客在游历过程中信息的来源,包括朝廷官方编撰的史册、地方风物志等书面材料、佛道信徒、地方居民等口头信息来源以及中国传统占卜。随后他也分享了徐霞客在游历过程中遭遇的困难和与形形色色人交往的趣事,期间他援引了自己的部分译文,向大家展现了徐霞客游历经历的趣味和古典翻译的韵味。

讲座最后,现场师生就翻译策略、底本选择和读者感受等问题与白亚仁教授探讨。对此,白亚仁教授回应他不会过分追求某种翻译策略,而是试图在归化法异化法之间建立一个平衡。翻译过程中,他一直追求译文要引起读者的共鸣与乐趣,文本语言要求通顺流畅。由于白亚仁教授翻译的文本多为前人未有翻译过的文段,参考底本的缺少也增加了翻译的难度,但他表示,他很享受翻译过程。白亚仁教授勤奋扎实的翻译家精神与积极传播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给在场师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最后,白亚仁教授还与现场师生合影留念,并希望大家找到翻译过程中的乐趣!


                             文/图:蒋语画/卢巧丹

                              审定:杜磊、高睿

                              浙江大学中华译学馆

                            浙江大学翻译学研究所

                        浙江大学翻译专业基层教学组织


联系我们

电话:0571-88206044

邮编:310058

地址:杭州市余杭塘路866

官方微信学生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