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动态

学术动态

同济大学吴建广教授讲座回顾 | 欧洲文学也是马克思学说的重要来源和组成部分

发布者:刘芳   发布时间:2024-09-19

914日下午,浙江大学外国语学院“子衿讲座”系列第72期顺利举行。本次讲座以“欧洲文学也是马克思学说的重要来源和组成部分”为主题,主讲人为同济大学德语系吴建广教授,主持人为外国语学院德国学研究所庄玮研究员。

在讲座伊始,吴建广教授指出马克思著作已然成为文学、哲学和政治经济学领域的经典作品,随即点明了马克思著作在德语乃至欧洲文学研究中具有巨大的价值与潜力。吴教授指出,马克思学说扬弃了欧洲现代科学主义制造的二元对立和排他性的真理观,其著作中“整全性诗学”Universalpoesie及诗性叙述结构与欧洲文学的互文关联性被长期忽视。在此基础上,他提出了“欧洲文学同样是马克思学说的重要来源和组成部分”的学术命题。

随后,吴建广教授从青少年马克思的文学书写入手,以马克思写给燕妮的小诗《思念》为例,展示了马克思青少年时期诗歌作品中整齐的韵脚与对扬抑格炉火纯青的运用。马克思在十九岁时就著有400多印刷页的文学作品,博览群书与文学书写给马克思一生的语言风格和叙事结构打上了深刻的烙印。

紧接着,吴建广教授以《共产党宣言》为例,分析了马克思著作中的诗性叙述:“有个幽灵在欧洲游走——这个幽灵就是共产主义Ein Gespenst geht um in Europa – das Gespenst des Kommunismus ”,四步扬抑格的韵律体现了青年时期文学的阅读与实践奠定了马克思学说的语文根基。在这句话中,破框结构的使用体现了马克思对规范的偏离,语法秩序的破坏与诗韵秩序的建立创造了“破”与“立”之间强大的文学张力。《共产党宣言》的最后一句“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Proletarier aller Länder, vereinigt euch! ”呈现出法兰西的韵律形态,“所有”与“一”的反差对照起到突出强调的修辞作用,句子以扬音节结尾的意犹未尽之感,暗示了无产者的革命仍需长期努力。对马克思著作的文学解读有助于研究者更深入地了解作为“学术型诗人”与“诗性学者”的马克思。

吴建广教授还举出马克思的著作中与欧洲文学大量的互文案例,如《共产党宣言》有文学互文9处,《德意志意识形态》有文学互文269处,《资本论》第一卷共有文学互文145处,上述互文关联为马克思对世界文学理念的践行,科学理性与诗学激情融为一体形成马克思学说的语言风格,展现了马克思著作巨大文学研究潜力的冰山一角。吴建广教授分析了《德意志意识形态》对《堂吉诃德》内容的引用与戏仿,提炼出二者极为相似的叙述关系,指出马克思对部分德国哲学家“只坐而论道,不改变世界”的批评。

吴建广教授还向听众们讲授了语文诠释学方法论,即(1)理解经典文本的基本理论框架;(2)从历史意义中寻找现实意义;(3)析出文本重点章节的文学互文;(4)找出文学互文的源文本,对源文本进行分析与解释;(5)返回经典文本文境,进行分析与解释。吴教授最后总结道,马克思多种文体辩证统一的语言风格与叙事结构为我们理解、经验、认知与解释世界的多元-整体性、丰富-立体性、专业-综合性树立了榜样,马恩学术著作必然也是德语语言文学学科的重点研究对象。

吴建广教授图文并茂、风趣幽默、深入浅出的讲座激起了在座师生的讨论热情。浙江大学德国学研究所李媛教授、刘永强副教授、练斐讲师和博士生研究生和本科生均纷纷参与讨论,现场氛围热烈,师生们皆表示受益匪浅。

/:徐佳乐

子衿学社

联系我们

电话:0571-88206044

邮编:310058

地址:杭州市余杭塘路866

官方微信学生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