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动态

学术动态

外国语学院成功举行两项国家社科基金中华学术外译项目开题论证会

发布者:刘芳   发布时间:2024-09-24

2024年9月13日上午,浙江大学外国语学院分别举行了由方凡老师和卢巧丹老师主持的两项国家社科基金中华学术外译项目的开题论证会。论证会邀请了吴笛教授、郭国良教授、Will Greenshields研究员三位老师担任评审专家,会议由吴笛教授召集。专家对项目进行了深入论证,并对后续的翻译工作提出了宝贵建议。

首先举行的是方凡教授主持的《有声的中国——演说的魅力及其可能性》(原著作者:陈平原)外译项目开题论证会。项目组负责人方凡和成员Dominic Mark Graham和黄擎参加了论证会,其他成员线上参会。

吴笛教授首先介绍与会专家及评审组专家组前期工作情况。接着,方凡详细介绍了原著的学术背景和社会影响,强调了外译对于国际社会了解中国文学研究的重要性。她进一步介绍了翻译团队的成员情况、翻译中的难点、出版计划及国外合作出版机构的信息。郭国良教授在点评中对方凡教授的选题给予高度评价,陈平原教授在学术界享有盛名,选择其作品翻译,独具慧眼,认为此书的翻译将有助于国际社会更好地理解中国文学研究的动向及陈平原的学术贡献。郭教授对翻译团队的实力及高水平的出版社合作表示充分肯定,并预祝项目顺利出版。Will Greenshields针对翻译策略提出了建议,认为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应更加突出其翻译理念和策略,特别是在译者简介中加以体现,以提高文本的传播力。吴笛教授则指出,翻译过程中应尽量引用已有的权威译文,尤其是在古典诗词部分,建议使用翟理斯、宇文所安等著名学者的译本。他还提出,对于没有现成译文的文言文作品,先将其译为现代汉语再进行英译,以减少理解上的困难。此外,他建议在翻译初期制定统一的译名表,以提高工作效率并确保术语一致性。方凡对此表示深受启发,并对各位专家的指导表示感谢。

随后举行了由卢巧丹老师主持的《诗论》(原作者:朱光潜)外译项目开题论证会, 项目负责人卢巧丹和团队成员卢燕飞、Timothy John Osborne、Allan Barr、周闽和池昌海参加线下开题答辩,次译John Rosenwald在线参加,祝秀香作为单位组织者列席答辩会。

吴笛教授首先介绍与会专家及评审组专家组前期工作情况。接着,卢巧丹从研究背景与意义、翻译/编辑组织方案、宣传推广组织方案三个方面详细汇报了项目的开展现状与工作计划。郭国良教授对《诗论》的学术地位和翻译团队的实力给予了高度肯定,认为此书是美学和文艺理论领域的经典之作,项目的立项意义重大,尽管翻译过程存在挑战,但他相信团队能够高质量地完成任务。Will Greenshields建议将书名译为“Poetics”,以更准确地反映该书的学术深度,并建议在英译本中添加“译者序”,用以介绍译者的翻译主张。吴笛教授也高度肯定了该书译介的重大意义,认为项目团队组织架构合理,学术水平和翻译水平俱佳,团队人员分工明确,路线设计思路清晰,研究方案可行。他建议后续的翻译应进一步加强对原著的系统研读,深刻领会原著核心内涵,与国外诗歌学术界建立密切联系并定期交流。随后,项目组就课题重点和难点问题向专家请教,展开讨论。项目组成员池昌海说,后期团队对翻译中的历史典故和文化背景等都需要进行仔细考证,以确保其准确性。卢巧丹对专家们的宝贵意见表示感谢,并承诺将加强团队沟通,优化项目的各个环节,确保高质量地完成整个翻译工作。

最后,经评审专家组审议,一致同意通过这两项课题的开题答辩。此次开题论证会的成功举行,为《有声的中国——演说的魅力及其可能性》与《诗论》这两部重要学术著作的翻译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外国语学院将继续发挥其学术优势,整合资源,致力于将更多中华学术经典推向国际,促进中外文化交流互鉴。

浙江大学外国语学院


联系我们

电话:0571-88206044

邮编:310058

地址:杭州市余杭塘路866

官方微信学生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