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20日上午,作为“莎士比亚、中世纪与文艺复兴文学研究国际研讨会”的一部分,中世纪与文艺复兴研究中心系列讲座第四十六期于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东五201会议室顺利举行。国际知名学者、英国伯明翰大学莎士比亚研究所所长Michael Dobson教授应邀为师生们带来了一场题为“《泰尔亲王配力克里斯》的治愈之旅”的精彩讲座。讲座由浙江大学外国语学院荣休教授沈弘老师主持,美国耶鲁大学David Scott Kastan教授、英国开放大学Nicola Watson教授、浙江大学郝田虎教授等校内外近三十名师生参与其中。
沈弘教授主持讲座
Michael Dobson教授是国际著名的莎学学者,现任英国伯明翰大学莎士比亚研究所所长、南京大学莎士比亚(中国)中心联席主任、莎士比亚诞生地基金会理事、皇家莎士比亚剧院名誉理事等职位。过去他曾在牛津大学、哈佛大学和伦敦大学任教,并多次到访中国进行学术活动。他的代表性著作包括The Making of the National Poet,Performing Shakespeare’s Tragedies Today与Shakespeare and Amateur Performance等。
Dobson教授开始发言
讲座伊始,Dobson教授首先介绍了莎士比亚戏剧作为舞台表演艺术的不朽魅力。莎剧的舞台表演具有高度的即时性和鲜活性,它能够打破剧本的单一维度,将其与演员表现和观众反应平行展开,将整座剧院转变为充满交流互动、共通共感的立体空间,进而敞开对莎剧意义无穷的诠释可能。在此基础上,Dobson教授进一步以莎剧《泰尔亲王配力克里斯》为例,探讨该剧如何以丰富的能动性影响与塑造自身的接受历史,进而对演员与观众产生“疗愈性”的体验效果。
Dobson教授先从作品出发,向我们展示了莎剧《泰尔亲王配力克里斯》如何聚焦“治愈”主题,对人性情感展开精妙书写,从而为演员和观众搭建起了理解与共情的桥梁。该剧创作于詹姆士一世时期,讲述了泰尔亲王配力克里斯为躲避政治迫害不得不远走他乡,又在旅途中与妻女离散,历经种种灾厄才终于与家人破镜团圆的故事。Dobson教授指出,剧中人物虽然命运多舛,但“治愈”的主题始终贯穿全剧。就其情节而言,最直观的呈现在于以弗所名医萨利蒙借助其精湛的医术,让配力克里斯的妻子泰莎奇迹般地起死回生。值得注意的是,医生这一角色在文艺复兴时代的戏剧中通常形象不佳,本·琼森和克里斯托弗·马洛笔下的医生往往都是一些愤世嫉俗、坑蒙拐骗、蝇营狗苟的江湖郎中,莎士比亚却对这些医疗专业人士进行了积极正面的描绘。无论是帮助考狄利娅治愈李尔王的无名医生,还是以弗所的名医萨利蒙,莎剧中的医生角色几乎都是希波克拉底誓言的忠诚践行者,始终遵守着医生的职业道德与责任,这表现了莎士比亚对医疗行业的理解与支持。
除此之外,剧中还有许多情节也暗合了“疗愈”的主题,体现出医学道德与民生福祉、身体健康与心灵和谐之间广泛又复杂的辩证关系。在该剧中,配力克里斯解除了塔萨斯城的饥荒,救济了无数濒死的百姓,而他自己也被渔民挽救了生命。在他悲伤过度陷入疯癫后,失散多年的女儿玛丽娜与他意外相遇,又以抚慰人心的歌声成功帮助他恢复了神智。人际间的真诚相待治愈了社会的疾病,美好的情感抚慰了灵魂的伤残,最终配力克里斯与妻女突破重重阻碍得以团聚,这种强烈的喜悦也使戏外的观众深受感动与治愈,陶醉在一种团结、和解、浑然忘我的幸福当中。
接着,Dobson教授为我们细致梳理了不同时代的演员与观众对莎剧《泰尔亲王配力克里斯》的演出、诠释与接受,让我们看到该剧如何跨越时空一路走向现代,以独特的“治愈”主题抚慰人心。该剧最初的演员和受众是英国斯图亚特王朝的一批天主教徒,他们曾在宗教改革期间面临严格的审查和政治高压,而这部戏剧则是他们赖以自由表达和情感宣泄的途径。尽管该剧曾在英国政治审查的影响下隐没一时,但有赖于1736年成立的“莎士比亚女士俱乐部”(Shakespeare Ladies’ Club)的倾情赞助,这部生不逢时的冷门莎剧得以留存至今。该俱乐部中的女性曾不遗余力地为莎剧传承做出贡献,就像剧中以优美歌声为配力克里斯恢复健康的玛丽娜一样,她们绝佳的艺术敏锐度为英国保留和焕新了其文艺复兴以来的民族文化气质。
进入现代社会,该剧逐渐得到了更为广泛的重视,并对欧美“戏剧治疗”的发展产生了重大作用。“戏剧医疗”(drama therapy)通过角色扮演、即兴创作与剧场呈现等方法帮助参与者宣泄情绪、自我审视,从而实现自我整合与人格成长。该剧常被视为“戏剧医疗”最为理想的处方之一,其治愈人心的魔力能够在表演中跨越文本,与参与者的个人历史和时代体验交相呼应,成为自我创造与情感交流的舞台。例如,在2003年伦敦国家剧院上演的版本中,该剧的演员们正是现实中无家可归的难民。当他们重述着配力克里斯的流离失所,他们自身罹难的苦痛也得到了抒发,当他们在台上呼求着团圆的结局,观众也仿佛被带入了他们的世界,通过他们的眼睛和内心来理解和感受当代流散问题。而在疫情时期,许多英国演员也曾自发以线上视频的方式联合表演该剧,让文字的温暖跨越时空的隔阂,抚慰和治愈每一颗孤独焦虑的心灵。
Dobson教授精彩的讲座引发了与会者的踊跃提问。在问答环节中,师生们就“戏剧表演与现实问题”、“文学内在的治愈因素”、“莎士比亚悲喜剧对观众的不同影响效果”等议题与Dobson教授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互动,Dobson教授也针对莎剧演绎与现实问题的联系做出了进一步阐发。他指出,莎剧《泰尔亲王配力克里斯》的演绎虽无法直接解决国际难民潮等现实问题,但它提供了一种理解与共情的机会,让我们得以站在不同的视角上看待问题,多方共同助力问题的解决。
部分师生合影
此次讲座持续两个多小时,在热烈的氛围中顺利结束。Dobson教授以其深厚的学术积淀、广阔的跨文化视野和温暖的人文情怀,带领我们重新领略了莎剧超越文本的鲜活性,看到了戏剧解读的无穷可能,更体会到了艺术作为人类情感交流桥梁所具有的独特治愈之美。
文/图:李羽玄、林卫健
浙江大学外国语学院中世纪与文艺复兴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