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动态

学术动态

“文艺复兴文学中的魔法石及万灵药”讲座顺利举行

发布者:刘芳   发布时间:2024-10-10

为了进一步丰富师生对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文学的深入认识和研究。2024922日下午,杭州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徐晓东教授为我校师生展开一场以“文艺复兴文学中的魔法石及万灵药”为主题的文学讲座。本次讲座主持人为浙江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丁光老师。

徐教授以培根的《新大西岛》为起点,继而拓展至其他文学作品,深入探讨了文艺复兴文学中的炼金术意象徐教授指出,《新大西岛》中“合成纤维”的发明创造,在一定程度上来源于西方炼金术的启发。尽管培根在十七世纪初肯定了炼金术与自然魔法、占星术具有崇高的目的,但早期炼金术存在着悖论,即在方向性和实施细节上的诸多谬误与虚幻。接着,徐教授分别谈到《新大西岛》中的“天堂水(Water of Paradise)”、米尔顿《失乐园》中的“生命之泉(Well of Life)”以及本·琼森《炼金术士》中的“三滴万灵药”,认为这些表述皆指向炼金术中的“金水(potable gold)”,而这表明了在瘟疫肆虐的十六、十七世纪,人们对能够医治百病的万灵药的渴望。

·琼森《炼金术士》这一喜剧中展现了炼金术士与贵族的交往。徐教授借此延伸到文艺复兴时期贵族对炼金术士的大力资助;而关于戏剧中对炼金术的批判,他认为不能将文学创作等同于炼金术现实的全部。回溯历史,尽管炼金术作为新兴学科存在滥用以及误用的现象,但不可否认的是“炼金术实践者一如既往,是对自然最勤勉的探索者之一”,他们承受着实验的巨大风险,为科学发展做出贡献。在十七世纪,炼金术与科学实验是探索者们追求知识的两种方式,而培根的去世与他进行的一项科学实验有关。16263月底,他在伦敦北郊进行冷冻实验时感染风寒,支气管炎复发,最终于49日去世。

谈到文艺复兴时期的自然与技艺之争,徐教授指出,在文艺复兴这样一个炼金术等技艺兴盛同时瘟疫泛滥的时代,人们渴望利用技艺加快自然原本缓慢的嬗变过程,消除肆虐大地的顽疾。炼金术士们孜孜以求的“魔法石”,作为催化剂可以人为地缩短嬗变进程。而在本·琼森的《炼金术士》中,作者并未消极对立二者,意在说明自然与技艺皆是“上帝的仆从”,并不矛盾。最后在结论部分,徐教授总结“物质、唯心论是炼金术同一硬币的两面”,尽管后来炼金术被现代化学、医药所取代,但它“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为文学创作、视觉艺术等提供了丰富的表达。”

在自由探讨环节,徐教授与多位老师同学就讲座相关话题“文学中的科学”进行了长时间深入的交流;此外,他还就论文写作的方法点拨现场学生,为学生论文写作答疑解惑。丁光老师指出,徐教授从培根的《新大西洋》出发,探讨文艺复兴文学当中“万灵药”、“魔法石”这些时代独特的意象,这要求研究者必须回到当时的历史语境当中,才能理解文学与时代的关系,这样的研究方法也无疑带给我们深刻的启发。


/图:杨梦圆、丁光

 2024927


联系我们

电话:0571-88206044

邮编:310058

地址:杭州市余杭塘路866

官方微信学生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