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9日下午,外交部翻译司前资深译员张瑜老师应邀为外国语学院师生带来了题为“外交口译实践”的讲座。讲座由朱晓宇老师主持,吸引了众多师生参与。
张瑜老师拥有外交部翻译司多年一线工作经验,在各种重要外事活动中为国家领导人担任口译。此外,中国驻英国使馆、阿里管理层的工作经历为她看待翻译职业提供了不同的视角。她从自身从业经历出发,以生动的例子向在场师生讲解了外交口笔译实践以及翻译学习过程中的一些要点,引发众人思考。
讲座伊始,张瑜老师结合自己的经验,向大家讲解了不同类型外交文件笔译的注意要点,包括领导人讲话稿、祝酒词以及国书的翻译。她用简单易懂的方式向大家介绍讲解了国书的类型、具体内容和递交规范、特定文段的翻译要领及文本的体例,让大家对国书这一外交活动中的重要文件有了较为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随后,张瑜老师分别介绍了外交部口译工作中交替传译和同声传译的特征和应用场合。交传对准确性的要求更高,主要运用于礼节性拜会、会见和会谈中;同传则更多应用于多边会议。她进一步向同学们介绍了几个重要的多边会议,包括亚太经合组织APEC会议、G20峰会、东盟会议、达沃斯峰会、上合组织会议、金砖国家峰会等,详细讲解了它们的组织架构、发展历程和相关口译工作中的注意事项。除此之外,张瑜老师还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简要介绍了口译的另外两种形式,常见于宴会上的耳语同传和曾用于朝核六方会谈的同时交传。
接着,张瑜老师详细介绍了交传和同传学习和实践过程中的注意要点。在进行交传时要把握好在笔记上的精力分配,笔记要记得足够的多、尽量的少。足够的多,即必要的信息都需要记录下来,包括数字、人名、地名、排比、讲话人的表态及第一句话和最后一句话。尽量的少,即要结合笔记符号、瞬时记忆以及对话题的熟悉和理解程度来简化笔记内容。进行同传时则要做到删繁就简,当手头没有任何材料时要抓住主要内容而不要拘泥于细节。在内容传达的基础上,译员可以尽量提高记忆存储(retention rate),以提升译文的流程性。在译前准备方面,张瑜老师强调,一定要准备的材料包括会议名称和主题、参会人员名单及基本信息(包括背景、学历、爱好等),在进行外事会谈前要对涉及国家的国情、政府体制、社会架构等都有基本的了解。在译员素质方面,张瑜老师对译员所应具有的基本素质作出了概括总结,强调合格的口译员要有好的源语和目标语语言功底;在口译活动中要适度紧张,并且具有较高的专注度和较好的体力;表达时需要有合适的语速、音量,并避免明显口音;需要有广阔的知识面、丰厚的知识储备,以及较高的时事敏感度。以上这些都需要大量的练习和积累方能得到提升。
讲座最后,现场师生就口译职业选择、瞬时记忆提升方法、同传口耳协调提升方法等问题与张瑜老师进行探讨。对此,张瑜老师表示,因为自己的即时记忆在开始进行专门训练之前就还不错,因此很早意识到自己能够做好交传;如果做视译能够比较顺畅,那么同传工作也基本能够胜任。同时她也提到,目标语水平和表达的干净度会是衡量译员水平的硬性指标,后者可以通过听录音复盘、提高意识等方式来进行提升。瞬时记忆可以通过抓逻辑的方式提升,即抓住因果关系、时间线、空间线等进行复述。同传的口耳协调则同样需要把握好精力的分配,可以采取听磁带,先跟读,再边听边翻的方法练习。张瑜老师再次强调了口译学习中练习和实践的重要性,鼓励同学们坚持通过大量训练提升自己的口译能力。
此次张瑜老师带来的讲座内容丰富,为同学们带来了大量的口笔译实践经验,提高了他们对外交口译的理解和兴趣,也为他们未来从事相关工作提供了宝贵的指引。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成功落幕。
文字:陈雨青
图片:燕俊昊
浙江大学中华译学馆
浙江大学翻译学研究所
浙江大学翻译专业基层教学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