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动态

学术动态

知名译者汤伟讲座顺利举行

发布者:刘芳   发布时间:2024-10-21

10月16日下午,知名译者汤伟(小二)应邀为外国语学院师生带来题为“译海拾贝”的学术讲座。讲座由郭国良老师主持,吸引了众多师生参与。

汤伟毕业于清华大学,获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博士学位。译有雷蒙德·卡佛、莉迪亚·戴维斯、理查德·福特、博比·安梅森、安德鲁·林赛、欧内斯特·海明威、卡森·麦卡勒斯、艾萨克·辛格等作家的作品约二十余部,并有诗歌和小说发表于《诗选刊》、《创世纪》和《山花》杂志。讲座伊始,汤先生首先介绍了自己踏上文学翻译之路的缘由。汤先生于恢复高考的第一年考入清华大学电机系,取得硕士学位后赴美继续攻读博士学位。在此期间,作为资深的文学爱好者,汤先生一直在广泛阅读文学书籍,为自己日后的翻译作了深厚铺垫。汤先生表示,自己与翻译结缘正是因为著名作家雷蒙德·卡佛。当他偶然接触到卡佛的相关文学作品时,出于个人兴趣和热爱,他开始自发地进行翻译。译作在网络上发布后迅速走红,广受读者好评。这给予他极大的成就感和动力。于是,他决定将翻译作为长期的爱好与事业。坚持至今,已有18年之久。

随后,汤先生分享了自己在“译海”中的心得体会。他首先强调,从事文学翻译一定要有热爱,只有真正热爱这份工作,才会愿意深入研究作者及其笔下的世界,投入大量时间与精力。以他翻译雷蒙德·卡佛的作品为例,在开始翻译之前,他购买了市面上所有卡佛的书籍,逐一阅读,希望能更好地理解作者,从而在翻译中传达出原作的神韵。其次,他指出,文学作品是文化和时代的产物,要想真正做到准确传译,译者需要对作品所处的时代背景和文化环境有深刻的了解。文学源于生活,文化更是植根于生活,译者只有深入了解书中所反映的社会环境、历史北京和文化特征,才能真正把翻译做好。


接着,汤先生谈到了在翻译实践中常遇到的问题。他首先提到一个不可避免的现象:“翻译会失去一些东西”。由于中英语言差异及其背后的文化差异,他认为在英译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丢失一些原文的细节或韵味。因此,译者需要在保留原文的精髓和意图的同时找到最接近的表达方式。例如,他强调,在翻译实践中译者需精准处理动词、副词和形容词等语言要素,同时也要避免机械化翻译和过度省略,不断反思和改进“翻译腔”现象,以保持译文的准确性和流畅性。他也谈到了翻译中的“忠实”问题:有些译者担心读者读不懂书中的内容,会主动将作者辛苦建构的“冰山”下的深层内容呈现出来。然而,他认为这种做法实际上是对作者的不尊重,也剥夺了读者自主理解和探索书中内容的权利,因此译者应当尽量忠实于原作,尊重作者的创作意图,让读者有机会去探索和感悟文字背后的深意。

讲座最后,现场师生就翻译时的状态、翻译积累以及人生选择等话题与汤先生进行了深入探讨。汤先生表示,翻译是一项非常严肃的工作,需要译者全身心的投入。他在完成初稿后经常会请文友进行修改和评价,以确保译文的准确性和流畅性。此外,他强调,翻译是一条需要长期投入和持续积累的道路,译者必须具备坚持不懈的毅力以及不断学习的态度,才能在这一领域取得进步。同时,他鼓励在场学生认真思考并做好自己的人生选择,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道路并为之努力。

此次讲座内容丰富,不仅为同学们带来了关于文学翻译的专业知识,激发了他们的翻译热情,也展示了译途中收获的实践心得与人生感悟,赢得了现场师生的热烈掌声。


文/图:唐子璇/燕俊昊

审核:杜磊、高睿

浙江大学中华译学馆

浙江大学翻译学研究所

浙江大学翻译专业基层教学组织


联系我们

电话:0571-88206044

邮编:310058

地址:杭州市余杭塘路866

官方微信学生会微信